征集通知:
广大藏家朋友,陕西宝鑫艺术文化交易中心对国际市场的需求和买家客户的委托,特定意向征
集收购瓷器、玉器、字画、杂项等艺术藏品 ,要求品相完好必须保真,请藏家朋友相互转告,收藏
有瓷器、玉器、字画、杂项的藏家尽快与我司人员取得联系。
联系人:郭先生 :
古玩中的杂项就是说的除了玉器、瓷器、字画之外的东西,所以,杂项又被称之为聚宝盆,杂
件收藏种类最多、形制最奇、工艺最精、范围最广,赏玩魅力无穷,增值潜力无限。杂件收藏,趣
味在一个“杂”字。
杂项中,自认为有文化韵味也有历史韵味的是”砚“,也就是俗称的”砚台“,是文房四宝之
一,有这厚重的历史韵味,始于汉代,中国四大名砚之称始于唐代,它们是端砚、歙砚、洮砚,红
丝砚。初始,砚不称为砚,或者说,砚有许多的别名,如”石君“”石友“”墨侯“”墨侯“。现
就名砚一述:
端砚,出产于唐朝初期端州,古代时候尤其名贵,现在因为几大名坑砚材枯竭封坑,砚资源越
来越少而越来越名贵。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
,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端砚若佳,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用手
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故古人有"呵气研墨"之说。宋朝著名诗人张九成曾赋诗
赞道:"端溪古砚天下奇,紫花夜半吐虹霓。"端砚石出产在广东省肇庆市东部的烂柯山和肇庆市七
星岩北面(西起小湘峡,东至鼎湖山)的北岭山一带,尤以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岩三地之砚石为最
佳。
关于端砚,有一则非常著名的故事:说唐朝中叶,一天一老砚工路经端溪时,看见有两只仙鹤飞
落溪水之中,久而不起,于是心生疑窦,张网捞捕,但捞起的却是一块石头!不过,这块石头十分
奇异,上有裂缝,不时发出鹤鸣声响,老砚工顺着裂缝把奇石撬开,奇石竟一分为二,化作两只砚
台,砚边各有一只仙鹤伫立在苍松之上。消息传开,砚工们纷纷仿制,或各展其艺,在砚台上雕以
各种图案花纹。有记录的成交为:1368万成交,石钟形端砚;1230万成交,端石雕云龙纹随形端
砚。
歙砚(she yan),歙石的产地以婺源与歙县交界处的龙尾山(罗纹山)下溪涧为最优,所以歙
砚又称龙尾砚。歙砚有发墨益毫、滑不拒笔、涩不滞笔的效果,造型浑朴。南唐后主李煜说“歙砚
甲天下”;苏东坡评其“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瓜肤而縠理,金声而玉德”,可见,歙砚在文人墨
士心中的分量。
关于歙砚的起源,有认为是唐代左右的,也有认为是汉代的,目前没有明确的定论。一方好的歙
砚坯,一般都具备如下基本条件:坚密柔腻、温润如玉、发墨如油、笔毫无损、几无吸水、涤荡即
净、寒冬储水不冻、盛夏储水不腐。
洮砚(tao yan),产自于甘南藏族治州卓尼县。石色碧绿、雅丽珍奇、质坚而细、晶莹如玉、
扣之无声、呵之可出水珠、发墨快而不损毫、储墨久而不干涸的特点吸引各界文人墨士,并对之赞
叹不已。唐柳宗元曾记载道:“蓄砚以青州为第一,绛州次之,后始端、歙、临洮”。洮砚的价值相对来说比较贵重,所以自唐代成名以来,老坑洮砚一直是皇室文豪、富商巨贾才能拥有的。它的储存量较少,而且较为难采集,所以现在一块洮砚特级老坑石相当于一件千年的古董。民国时期,洮砚渐渐衰落,但解放后重新兴起。
红丝砚,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手艺,是以山东天然的红丝石为原料制作的,在唐宋时期享有盛誉。据说,红丝砚在古代是胜过端砚的砚,其质地、颜色与纹理来讲,是较具实用、收藏与观赏于一体的佳砚。因其产量极不稳定加之近年开采深度难度增加资源稀缺及市场等因素影响价格涨幅较大。
除了这四个比较著名的砚之外,像祁阳石砚、澄泥砚、龙尾砚也较为著名。史有记载,苏东坡是砚中大家,12岁时便有自己第一方砚,且为偶然得之。但是此砚在严嵩被杀后不知所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