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主题乐园一定会有多个不同的主题区域,每个区域因为项目内容不同,参与活动的游客有多、有少;游乐项目占地面积有大、有小,因此就应该按照这些特点来安排好布局。布局原则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了分配人流,保证管理到位,另外要充分考虑游客心理的需要,同时要注意动感区和静态区的搭配,成人和儿童的区分。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主题乐园在确立主题景区的项目类型、内容及风格时,就要考虑到,各主题景区位置的规划及相互之间的过渡与分隔,这样才能真正营造出优美自然的环境,做到合理布局。
迪斯尼乐园大致都是由七个主题区域(分别为:美国主街区、新奥尔良广场、万物家园、荒野地带、欢乐园、米奇童话城、未来世界)构成,游人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各个区域去游玩。从美国洛杉矶的迪斯尼乐园的总平面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其空间的组织特点:第一,每一组团均围绕着一个人流集散的广场;第二,两三个项目组成一“团”,这一“团”和其他的“团”之间,道路非常通畅;第三,充分考虑了人在停留时需要的广场面积;第四,公厕很多,基本上50米左右就有一个;第五,体现了对残疾人的照顾,可以清楚看到醒目的标志,安排了专用的通道等。总之,迪斯尼乐园的总平面布局显得非常有秩序,可谓井井有条。
国内的苏州乐园则是以“南静北动”的原则进行整个主题景区的组织、分隔,他们把以观赏性为主的相对较静的景区设在南面;把参与性强的,相对较动的景区设在北面,以减少互相间的影响。其儿童世界被安排在乐园的北面,以三个大型游乐项目为核心,形成三个组团,分别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游玩。由于儿童世界与相邻的狮泉花园在主题风格上冲突较大,于是又在两者之间堆了一座小山,形成两个能分开的空间,从皇座广场穿过一个山洞再进入儿童世界的天地,这样就避免了视觉上的不协调,又给游人一种别有洞天的惊喜。
游客往往不可能长时间地保持情绪和体力的投入状态。所以,一个成功的主题乐园,在组织景区、分隔景区时,一定强调了一种节奏性——“序幕—高潮—松弛过渡—高潮”的空间序列模式,让游客不经意地在不同的空间中,都能愉快地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