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志趣 » 供应信息 » 农林渔牧 » 家禽

鸡肠炎,肠毒综合症特效药,鸡拉水便,料粪怎么回事

  • 发布时间:2016-03-04 15:58:33,加入时间:2015年09月10日(距今3620天)
  • 地址:中国»山东»济南:济南市中区济微路130号
  • 公司:山东鲁冠生物有限责任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秦臻,手机:15069115911
近几年,随着规模化养殖的普及,管理的规范,家禽养殖中出现了一些和温度、湿度有关的一系列疾病问题,特别是腹泻问题,引起家禽神经症状的腹泻就是肠毒综合症。此病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针对此病谈一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从字面理解,肠:肠道,毒:毒素,综合症:混合感染。
病 原 :细菌、病毒、寄生虫、支原体的代谢产物以及死亡病原微生物被溶解的代谢产物
 
发病原因 :
饲养密度大是诱因,圈舍内环境温暖潮湿是主因;卫生条件差,通风不良,空气污浊是间接原因,消毒不彻底或者根本不消毒,为病菌创造生存环境是根本原因;饲料营养偏高,特别是蛋白或高热量玉米添加较多,加重肝脏负担,诱发营养性腹泻;生长过快或频繁发生球虫病的鸡群极易感染肠毒综合症。
 
1. 潮湿是发病的根本原因,潮湿导致肠道内环境紊乱,有益微生物生长环境失衡,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肠蠕动加快,夹生料增多,加重肝脏负担,致使过剩胆汁倒流形成绿色粪便。
 
2. 卫生条件差,通风不良,空气污浊是诱发肠毒综合症的间接原因;一般性肠炎、呼吸道等病症是诱发肠毒综合症的主要原因,毒素是罪魁祸首。
 
3.小肠球虫感染是发病的直接原因。
小肠球虫大量增殖,导致肠壁增厚,肠腔变窄,粪便呈线条状,消化不良,且夹杂水,导致禽采食量下降,但是随着病情发展,增厚肠壁开始肿胀溃疡,肠粘膜逐步脱落,吸收功能下降甚至消失,夹生料明显增多,排水样或石灰样稀便甚至血便,逐步发展为肠毒综合症。
 
流行特点 :
本病近5年来,在肉鸡业发达地区呈现广泛的流行趋势,特别是山东、辽宁等省,但在蛋鸡中也时常发生;此病不分日龄、品种、公母、季节均可发生,一般在潮湿,炎热的夏季发生较多,但由于现在的饲养内环境一年四季基本一样,因此此病不分季节、日龄均可感染暴发;此病多发于30~40日龄肉鸡,其它日龄也可以发生,但病情较轻,发病数量较少。此病最早可发生于7~10日龄的雏鸡。一般地面平养比网上平养发病率高。肉鸡高发于蛋鸡,地面平养高发于网上平养。
 
临床症状 
本病发病初期,鸡群无明显症状,个别鸡只出现粪便变稀,不成型,夹生料增多,随时间延长,鸡群中大部分鸡开始腹泻,粪便稀薄,颜色呈西红柿样或呈浅黄色,此症状持续2~3天,采食量明显下降,饮水量反而增加,导致腹泻加重,形成恶性循环,湿度增加,氨气浓度增加,腹泻增重,直接导致吸收功能降低,增重减缓,消瘦贫血。部分鸡出现干爪子的症状,精神沉郁、闭眼呆立、零星死亡,大群鸡精神状态尚好,只是腹泻不间断;后期个别鸡出现神经症状,头颈震颤、惊叫、狂奔、瘫痪而死。患病鸡群呈零星死亡,几乎每天都有残鸡出现。黎明前猝死明显增多或先兴奋不安后瘫软,衰竭死亡。
 
防治措施 
一、预防:
减少应激,加强饲料管理,排除诱因,改善水质,注意通风换气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及时补充营养,经常应用多种维生素和口服补液盐,(应注意VD的应用,因为VD应用量大后会加重肠炎。杜绝乱用消毒药饮水。注意疫苗的应用,改饮水为滴口或点眼滴鼻喷雾等。应用免疫增效剂,消除免疫抑制,提高肌体对疫苗的应答能力。定期消毒,要经常带鸡消毒,勤打扫粪便,勤换垫料,降低饲养密度和潮湿度,防止球虫病爆发,防止二重感染。
建议20日龄之前的鸡尽量用球立克预防家禽球虫病,本品为中西结合,虫卵双抑的产品。具有耐药性低,抑制虫卵活化,安全性高的特点。
肠炎的预防,建议中西结合,西药一般用复方的预混剂,既含有针对革兰氏阳性菌,又含有针对革兰氏阴性菌的药物肠欣宁——肠炎,肠毒综合征特效药,中药用白头翁散或者四黄散即可。
 
二、治疗:
治疗原则:1.排毒或中和内外毒素,不要急于止泻;2.止泻,消炎,对症治疗;3.提高禽自身抵抗力;
1.治疗时,要根据实际现状合理引导排毒,防止病禽自体中毒加剧伤亡;
2.电解质的补充,补充0.9%生理盐水,防止缺钠性休克;
3.肠炎与球虫的治疗,对因治疗,合理投药;
4.抗病毒药物的使用,特别是增强体质的中药,根据继发的病毒酌情处理。
对于该病的预防,在生长前期要降低饲料蛋白,使用无霉变、营养平衡的饲料,同时要做好通风以及保温问题,防治好球虫,发现球虫及时治疗,并在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防止肠道菌群失调。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