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青花一说就是永宣,按照一般人的思路,都会认为永宣是父子关系,永乐宣德嘛。实际上,永宣是祖孙关系,中间还有一个洪熙。宣德的父亲仁宗在位只有一年,年号洪熙,因为时间短暂,所以一般不学历史的人很容易忽略这段。一般的说法是"永宣不分",永乐瓷器和宣德瓷器非常接近,尤其不带年款的,不是专家分不清楚,看着都差不多。
公元1402年,靖难之变告捷,明成祖朱棣从其侄建文帝手中夺得政权,永乐统治22年,海内太平,整个国家还是比较安定的,尽管他的手段比较极端。他办了很多大事,我们来看看他办了哪些大事。
第一,建故宫。我们今天之所以还有这么辉煌的故宫存在,是因为有永乐皇帝。永乐五年开始建故宫,到永乐十八年建完,用了13年的时间。故宫的皇宫建设是世界的皇宫群,用这么短暂的时间能够把它建成确实是一个奇迹。
第二,编纂《永乐大典》。"盛世修典",这是有讲的。《永乐大典》不是我们一般意义想象的编纂一本书,它是一个倾国家之力,集所有的文人雅士的能力编纂的这样一本大书。《永乐大典》有多少卷呢?有22937卷。我们知道后来《永乐大典》不停地在遗失,被焚毁,但还是保留下来了很多。这是他做的第二件大事。
第三,迁都。他迁都有很多原因了,我们也不是很清楚永乐怎么想的。但是基本上能够知道他几点。首先他认为在南京继续做这个皇帝不算光彩,毕竟他是动了武的。其次,他因为他是燕王,长期居住在北京,有感情问题。再有一点,当时北边还是元朝残余势力在跟明朝政府抗衡。迁都北京以后,表明明朝的能力和强大。如果当时的政府在南京,北面很容易失守。
第四,组织下西洋。下西洋的目的是非常复杂的,至今史学界也没有一个定论。但是它显示了明帝国的一个优势,这个优势在当时是在全世界范围中都是一个非常强大的优势--海上运输能力--的一个显示。
朱棣拿下政权,当了皇帝以后,还做了一件大事,就是要为他父亲立个碑。中国人很讲孝道,给父母立碑是大事,今天也要到墓地选一块好的石材,记上一些文字,表达后人的哀思。那么,永乐上台是一种极为特殊的情况,他违背了祖训,以武力登基。但为了表明自己的正统地位和孝心,他要给父亲立一个碑。这个碑做大了!依山而造,在今天的南京郊区汤山镇,那里有一座阳山,依阳山开凿。我去过那儿,专门看过这个碑。没有亲临其境,你不能感受它有多大。如果我们把它立起来,它有70多米高,相当于今天25层楼房那么高。碑分三块,碑身、碑额和碑座,这三部分现在都在山上,无法站立。不要说600年前人的能力,即便今天,我们设想了很多办法,也觉得不可能把它立起来。经过计算,碑的重量大约有3万多吨,要把3万多吨的东西吊到基座上,再把碑额搁上去,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结果这碑就躺在山上,变成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征集方式:凡欲送拍、展览者,请联系晏经理: (电话+) QQ :
同时请标明您的心理价位,姓名、电话、以及藏品详细信息 作者、尺寸、
年代、质地等,我们会在三天内给您回复。
深圳瀚唐国际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罗湖区国贸商业大厦34楼
合作媒体:
电 视 媒 体 :《中央二套》、《浙江经视》
收藏类杂 志 :《收藏界》、《典藏》、《东方收藏》、《鉴宝》、《看艺术》
收藏类报 纸 :《收藏家》、《收藏快报》、《大众收藏报》、《新民晚报》
网络平台:博宝网、宝藏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