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历史原因,国内钢铁生产企业扎堆华北、华东,并且主要集中在城市。在布局东南沿海钢铁基地的决策过程中,“省钱”并非纳入讨论的主要议题。更深层次的考量是,优化全国钢铁产能布局,同时推动钢铁业升级,建设“精品基地”。
3月15日18时,武钢防城港钢铁基地,第一卷高端冷轧成品顺利下线。距其200余公里的宝钢湛江钢铁基地,一号高炉已在半年前点火投产。
国务院近期出台措施,要求在近几年淘汰落后钢铁产能9000多万吨的基础上,再压减粗钢产能1-1.5亿吨。在钢铁业“去产能”号角声中,华南沿海地区新上钢铁项目开张。
时下的钢铁业正在变革自救:一方面,全国上下缩减、淘汰过剩产能,疏解安置规模庞大的员工,做去产能的“减法”;而另一方面,大型钢铁企业则希望先进产能置换落后产能,以实现优化钢铁产能布局和提振钢铁企业的竞争力,做供给侧的“加法”。
华南地区的两座千万吨级钢铁项目,宝钢湛江钢铁基地和武钢防城港钢铁基地,正在探索“加法”的解题思路。
与钢铁生产企业扎堆的华北、华东地区不同,华南大型钢铁生产企业屈指可数。华南地区尤其是珠三角城市巨大的市场需求,形成既有的“北钢南运”格局。按照工信部设计的《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前述两大钢铁基地,承担着彻底改变东南沿海钢材供需矛盾、抑制过剩地区钢铁产能盲目扩张的重大任务。
两座即将成型的钢铁“巨无霸”,被寄望改变以往“北重南轻”的钢铁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