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英宗的新政使得元朝国势大有转机,但新政却触及到了蒙古守旧贵族的利益,引起了他们的不满。至治三年(1323年)八月,元英宗、拜住自上都(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东)北返多数(今北京),途中驻营于南坡店(上都西南三十里)被铁木迭儿的义子铁失等刺杀,史称“南坡之变”。
“大朝通宝”,是元代建元之前的钱币,较量希罕。“中统元宝”,钱文有真、篆两种字体,是元世祖忽必烈中统年间(公元1260~1263年)铸造的年号钱,同时期有“中统钞”纸币。“至元通宝”,是世祖至元年间(公元1264~1294年)铸造,同时期有“至元通行宝钞”纸币。“大元通宝”,不是年号钱,是元武宗至大年间(公元1308~1311年)铸造的一种铜币,钱文有蒙、汉两种字体,尚有“大元国宝”、“大元至治”钱文者,钱面有的饰四弧线纹。“至正通宝”,是元顺帝至正年间(公元134~1368年)铸的年号钱,背有蒙、华文纪年、计值,既然有计值,说明此铜钱应当是流通钱币。“至正之宝”,是元顺帝至正年间铸造的一种权钞钱,正面有“至正之宝”四字,反面上部有“吉”字,右为“权钞”,左划分有“伍分”、“壹钱”、“壹钱伍分”、“贰钱伍分”、“伍钱”字样,分为巨细五等的权钞钱,此应是与钞币可换算的流通钱币。
元朝虽以行钞为主,但也铸钱,史书多有失载。在早期蒙古国时期的“大朝通宝”,有铜银两种。到元世祖忽必烈时,在中统年间(南宋景定元年至四年,公元年)铸行了“中统元宝”,钱文为华文篆书、楷书两体,是小平钱。但此钱不切合对钱的要求,由于篆书为旋读,楷书为顺(直)读。篆楷皆背无文,但楷书有背四星的,极有数。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时铸有“至元通宝”。
元代的纸币流通主要履历了三个时期。先是元世祖忽必烈中统元年先刊行“中统钞”,到世祖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又刊行“至元通行宝钞”,与“中统钞”并行,但“中统钞”与“至元钞”的比价为1:5,这种钞制前后用了60余年,是元代主要的钱币。到元顺帝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元政府又刊行“至正交钞”,现实上是用原“中统钞”加盖“至正交钞”字样,但却已贬值,一直“至正钞”合二贯“至元钞”。由于准备金不足,钞币不能兑换白银,纸币也就失去信用,直至元殒命。
大元至治_ 展览展销与拍卖成交记录:
大元至治一对成交价:RMB成交日期:
元“大元至治”面背均四出---成交价:RMB成交日期:
元代大元至治供养钱成交价:RMB成交日期:
大元至治成交价:RMB成交日期:
元“大元至治”面背均四出---成交价:RMB成交日期:
元朝是以行钞为主,相传元世祖忽必烈建都上国都后,曾想仿效宋朝以铜钱为主要流通钱币,但有大臣劝阻道:“铜钱乃中原阳明政权之用,我们起于北方草原地域,属于幽阴之地,不能和中原阳明之区相比,我国适用纸币。”忽必烈以为有理,便决议用纸钞而不用铜钱了。
大元至治是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孟昶所铸行,是中国古钱五十珍之一。93年的标价是50万元,现在的话价钱已经很难权衡。现在若有新出土的真品,加上点人为的炒作,若在外洋拍卖,价钱上百万都绝不稀奇。
带给您更多的收藏知识和最有爱、有趣、有价值的正能量资讯!
与作者交流可加:,QQ:
交流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