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带钩本来也是实用品,主要用于结带,据透露,也有的带钩还是“便携式”的印章,又叫“带钩印”。不过到了清代的时候,带钩已“变身”成为观赏品、把玩件,所以选料、工艺更为考究。在各种各样的带钩中玉带钩数量,品种多,流传时间也长。
带钩起源于西周时期,战国到秦汉时期被广泛的使用,并且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
此玺刻画精美,铸口平整,皮色熟旧,品相一流。以印面作朱红印蜕观察,其间丢失了很多细节,我们知道在古代竹木简的封缄有“封泥”做法,或许古人图形玺同样看的是泥模按压出的效果,笔者用橡皮泥作泥蜕效果,其毛发、鼻、目细节都清晰可见。此图形玺要说时代、品相、尺寸、稀少程度、文物价值与艺术价值,都堪称经典。尤其是印背与印面两纹饰相吻合,美轮美奂,凸现了此玺的精美工艺与视觉上的观赏性。经历两千多年岁月,依然如此完好,可谓一品难求。
观察此印印文三字作垂直安排。印文凿刻,行刀犀利。此印缘于“孙”姓,故将其收入。文字类型的带钩印可分为姓氏(姓名)一类,也见有吉语类型,大体分为单字与多字。此印“孙利万”属于姓名印,将姓名铸或凿刻于衣带的钩纽上,既作衣带之钩,又兼作私人印信,一物两用,十分便利。
“带钩,古人用来系腰带的挂钩,材质多用青铜,也有玉质的,铁质的,这种看似不起眼的小配饰起源于西周,战国到秦汉时期被广泛使用,并一直延续到清,是普通饰物,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带钩的发展变化经历了千年,凝结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今天,带钩收藏也已经是藏界的明星,不少带钩在展览展销会上还拍出了不菲的价格。
“一件精美的带钩,要用十几种材料,几十道工序,十几种工艺才能完成。”高西省说,从现已发掘的实物来看,带钩用料十分丰富,包括金、银、铜、铁、玉、玛瑙等,制作工艺也十分考究,具有很高的审美和收藏价值
内蒙古古陶瓷博物馆馆主乌力吉介绍,带钩中的要数玉带钩和纯金带钩,然后是错金银的带钩,此外还有镶嵌类的,常见的就是老百姓使用的没有任何镶嵌、雕刻,材质也非常普通的带钩,例如青铜的、铁的。带钩中战国时期的带钩制作为精美,图案也非常漂亮,当然如果遇到材质优良、工艺精细的带钩,即便不是玉质的,不是战国时期的也值得收藏。
带给您更多的收藏知识和最有爱、有趣、有价值的正能量资讯!
与作者交流可加:QQ:
交流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