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鎏金龙形带钩在哪鉴定及展览展销

  • 发布时间:2016-03-30 03:36:31,加入时间:2013年03月20日(距今4514天)
  • 地址:中国»江苏»南京:注意:该信息不再有效
  • 公司:注意:该信息不再有效,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 联系:注意:该信息不再有效,手机:注意:该信息不再有效 微信:注意:该信息不再有效 QQ:注意:该信息不再有效
 
据考古资料证实,远在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在居于黄河流域(今中原地区)的华夏族的服饰中,已经使用了带钩,战国至秦汉时期广为流行,直到魏晋南北朝时,由于盛行配有铰具(带扣)的革带或蹀躞带的缘故,带钩的使用才逐渐消失。
带钩的造型是以钩、颈、体、钮四部分组成,为了使用方便,钩体侧面必须做成与躯体相适应的弯度,式样有条形、棒形、琵琶形、飞雁形、兽形等,大的长半米,小的仅有2厘米,以10厘米左右较适中。
 
4件回流文物中,为引人注目的是一件九镶带钩,其精美程度被专家赞誉为堪称“国内”。所谓“九镶”是因为带钩上有9块镶嵌,其中包括5块纯金螭龙金块和4块上等古和田玉。“这件文物长28厘米,宽4厘米,虽然不是我国发现尺寸的一件,但却是制作精美的战国带钩之一。”故宫古器物部副主任丁孟介绍,更为珍贵的是,这只战国带钩,主要原料竟然是当时非常罕见的铸铁。“铁器的普及是从东汉才开始的。”丁孟解释。材质、技法均堪称当时的巅峰品,由此专家推断,这是一件诸侯王级别贵族的物品。同时,由于形体硕大,这只带钩应该是礼仪活动中佩戴的装饰品,而非每日使用的实用器。
 
错金鸭首铜带钩,钩首为鸭头,眼睛大而炯炯有神。短钩颈,钩体为弓形,细长,上饰如意纹,纹饰错金。近钩尾处有圆形钮座。此带钩的整体造型细长,且钩头很小。长12,2厘米,宽1.2厘米,厚0.9厘米。四川省成都市新都马家公社木椁墓出土。
秦朝,进入带钩的普及期。主要的类型有水禽形、兽面形、曲棒形、琵琶形和全兽形等类型,除曲棒形外,其他类型形体都较短小。而且秦代不同于其他朝代之处是其圆钮位于钩体中部。四川博物院藏秦带钩仅1个。
 
带钩是古代贵族与文人武士用来束带、佩系的挂钩。玉带钩使用从新石器时期的良渚文化开始,青铜带钩出现于春秋,广泛使用于战国与秦汉时期,至魏晋南北朝之后逐渐消失。近十多年来,随着带钩逐渐受到一些收藏者的青睐,其价格展览展销在艺术品收藏市场上亦有不错的表现。
 
带钩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圣人孔子就曾以带钩说事,隐喻时事,宣传那些济世治国的大道理。《淮南子·记论训》说:“孔子辞廪丘,终不盗刀钩。”讲的是孔子游学至齐国,并终推辞了齐景公赠与封地的故事。《庄子·知北游》载:“予物无视也,无钩无察也。”讲述了一位古稀老人一生专以制作带钩为业,他的带钩异常精致,正是他一心一意做带钩从不分心的结果。一件小小的带钩凝聚了一个匠人的心血与汗水,是他生命的延续,在后世流传不朽。
 
本报讯(记者刘冕)一件战国时期的九镶带钩、两件东汉漆器、一件春秋时期的四羊铜方壶,昨天,4件刚刚从海外归来的流失文物珍品亮相,接受北京故宫及台湾中华文物学会等单位文物专家的集体“把脉”。
 
带给您更多的收藏知识和最有爱、有趣、有价值的正能量资讯!
与作者交流可加:QQ:
交流热线: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