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台作为文房四宝之一,遭到历代文人追捧。宋代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更是酷爱藏砚。自古就有“米癫拜石”的千古美谈,曾有一位江南巨贾央求米芾这位“砚痴”,愿以一座园林豪宅换得他所藏的一方南唐后主李煜的灵璧石砚。砚台自古就有出资保藏价值,由此可见一斑。
近年来,无论国内拍场抑或国外拍场都屡见砚台身影,并且其拍价还屡创新高。自2007年杭州西泠印社推出“历代名砚专场”后,砚台展览展销就此脱离瓷杂类,成为独立的展览展销门类。尽管目前展览展销市场处于调整期,但仍不能掩盖砚台收藏投资热。2012年中国嘉德春拍中,一方清铭紫云砚估价150万元~250万元,成交价却高达586.5万元。砚台是被价值低估的收藏潜力股。
据我国早的地理书〈禹贡〉记载,“泗滨浮磬”正是当今灵壁县渔沟区内磬云山。其山石色如墨、光如镜、声如青铜,为历代人所称道,用其制作的乐器更为历代所珍重。宋史曾多处记载历代皇砚和歙砚为出众,屡屡创下展览展销纪录。
“回顾中华砚文化发展史,唐代砚雍容华贵,如出水杨贵妃;宋代砚冷峻峭拔,如风中李清照;明清砚外柔内刚,如章台柳如是。”黄海涛指出,一些当代砚的制作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一味追求繁复形式的堆砌,与砚台的文化属性相差甚远。但也有很多当代砚制作者能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将中华传统砚文化的工艺美学发扬光大,“这些制砚艺术家的作品值得期待。”
相传,在北宋时,有人取磬云石制作砚台,雕刻上“灵壁小峰”的画面,献给当朝皇帝宋徽宗,宋徽宗对雕砚十分喜爱,便信手在小峰旁刻书“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从此,灵壁磬云石身价倍增,更加引人瞩目。到了明、清两代,各地来灵壁采磬云石者越来越多。据〈灵壁县志〉记载:“石之灵光闪烁,色如壁玉。”“灵壁”二字由此而得名。
赏玩功用的强化使得砚台的价值不再局限于质料,计划、雕刻和文明内涵对于一方砚台的价值来说更为重要。“砚台展开至今尽管运用价值减少了,但是赏识价值与保藏价值却提高了。”邹洪利标明,“古代的砚台大多外型简练、大方,而现在的砚台大多都以繁复的雕刻方法、丰厚的雕刻体裁和精密的雕刻技能而价值倍增。所以新砚也具有很高的保藏价值。”
带给您更多的收藏知识和最有爱、有趣、有价值的正能量资讯!
与作者交流可加:,QQ:
交流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