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生壶”的造型虽然简炼质朴,但是寓巧于拙,富于变化,常在壶腹留出大面积的空白,铭刻出诗、书、画、印,刻工精细,刀法娴熟,运刀犹如雷霆万钧,显得雄健苍茫,金石味十足。往往在壶上刻出铭款,文意静远,字字珠玑,简约生动,蕴涵哲理。在壶底刻“阿曼陀室”章,在壶柄下端刻“彭年”章,使得“名士名工,相得益彰”。
此宝贝属紫砂材质,壶体色泽沉静凝重,整器质地晶莹通透;壶盖顶端系有螺纹双环,巧妙精致;壶铭正面刻有“琴言清若水,诗梦暖于春。”,反面刻有“胭脂含脸笑,苏合裛衣香。”的诗句,温润朦胧的诗句寓意深刻,再配上印于壶神的朵朵繁花,纹路华丽、清新自然。紫砂之艺,素有写生传神之术,曼生便是此中的佼佼者。壶身色泽呈渐变色,对于藏家来说更是可遇不可求,堪称紫砂壶窑变之。
1977年,在上海金山县的一座清代墓葬中出土了一把刻有陈曼生铭款的紫砂竹节壶。此壶通高8.8厘米,腹高6.5厘米,腹径12.2厘米,嘴长3厘米,鋬宽3.7厘米。通体紫里透红,以竹段、竹节、竹叶作装饰,壶身稳重挺拔,壶嘴刚直遒劲,壶盖合口严密。壶腹阴刻“单昊生作羊豆用享”篆体八字,署“曼生”楷书款,壶盖内钤阳文篆书“万泉”二字。据墓志铭得知墓主为湖北宜昌府候补道王玷山,王玷山是陈曼生的好友,因此这把刻有陈曼生铭款的紫砂壶的真实性毋庸置疑,此壶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上海古玩交易中心:陈曼生紫砂壶展览展销价格逐年增高引领收藏热潮
清代陈曼生的紫砂竹节壶
江苏宜兴古称阳羡,宜兴紫砂壶的制作始于明代,迄今为止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明代的文震亨在《长物志》中评价道:“茶壶以砂壶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色。”据现存实物及文献查证,明清时期参与紫砂壶制作的诗人、学者、画家不下九百余人,其中以陈曼生的影响。
曼生壶集艺术、历史、文物、赏玩、实用、收藏等价值,承载有紫砂文化、茶文化、宗教文化、古文学、书画、篆刻、金石文化等众多文化元素,融合儒家、佛家、道家等思想精华,从而成为几千年中国文化艺术精髓的代表者。
紫砂壶鼻祖——陈鸿寿。是他,是他,就是他。他开创了紫砂的文人时代。我们一同来欣赏一下他的曼生壶。
带给您更多的收藏知识和最有爱、有趣、有价值的正能量资讯!
与作者交流可加:,QQ:
交流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