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喜用闲章,的体现就是深藏于内府中历代书画上的玺印。乾隆帝在位期间,曾经主持编篡《石渠宝笈》,全书共44卷,用于著录宫中所藏历代名画。凡著录于《石渠宝笈》的书画,画面上都会钤有乾隆皇帝的“石渠宝笈”和“乾隆御览之宝”两方印。其中,较为重要的精品,还会有“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和“宜子孙”三个玺印,同时,根据各卷书画所藏的不同地点,还钤有“乾清宫鉴藏玺”“养心殿鉴藏玺”“重华宫鉴藏玺”等宫殿玺。乾隆时期所编纂的著录宗教绘画的《秘殿珠林》一书,用印也大抵与《石渠宝笈》相仿。
5月12日晚8点,上海古玩交易中心“御制——宫廷重要瓷器工艺品”专场举槌,此次专场以明清御制之器为主,共近三十件拍品,包含了玉器、瓷器、漆器诸品类。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两方御制宝玺,“清乾隆御制白玉交龙钮‘自强不息’宝玺”与“‘嘉庆御笔之宝’交龙钮碧玉宝玺”。
“中华十大帝王”,首都博物馆监制,每套由9方和田玉“帝王”组成,共9公斤和田玉。首都博物馆出具监制证书,权威机构出具和田玉检测报告、贵金属检测报告;并有曹静楼、杨宝忠、王邦华三位专家的品检报告。
雍正皇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富有传奇性的人物。他在位的十三年承上启下,在康干盛世形成中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近的研究表明,雍正帝对艺术创作具有独到的见地,品味高妙而独特,御用器物的制作文雅精细,水平之高居清代各朝工艺美术之前列,这一结果与他本人对宫廷器物制作的直接参与有密切关系,雍正的宝玺亦不例外。从前面引述的档案,可知雍正皇帝对御用宝玺制作的要求都非常具体,对细节的关注出人意料,可以说他自己就是宝玺极为重要的设计者、指导着和后的验收者,从中可以了解雍正帝本人的性格和意趣。
到了清代,乾隆皇帝对御宝制度进行了重新的梳理,对御玺的数量、形制、玺文、保管等做了严格的规定,建立起一套严密的御宝制度。他将御宝的总数框定在25方,每方御宝的功用都有着明确的细分。乾隆皇帝之所以将御玺的总数定于25方,有其特殊的含义。
《周易》中有“大衍天数,二十有五”,乾隆帝用天数二十有五制定御宝数量,是期冀清代能够像中国历史上时间长的东周一样延续25代,昌盛久远。乾隆皇帝对于御宝制度的修订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他所制定的25方御宝象征着皇权的各个方面,至今仍存放于交泰殿中。
5月12日晚8点,嘉德“御制——宫廷重要瓷器工艺品”专场举槌,此次专场以明清御制之器为主,共近三十件拍品,包含了玉器、瓷器、漆器诸品类。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两方御制宝玺,“清乾隆御制白玉交龙钮‘自强不息’宝玺”与“‘嘉庆御笔之宝’交龙钮碧玉宝玺”。
带给您更多的收藏知识和最有爱、有趣、有价值的正能量资讯!
与作者交流可加:,QQ:
交流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