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宝玺若从秦始皇“乘舆六玺”开始,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秦王嬴政建立皇帝制度,与此相对应,皇帝的印章则称“玺”,自此“玺”成为皇帝印章的专用名词。皇帝的“玺”有公、私之分。凡是皇帝发布诏书或其他文告时所钤用的具有公章性质的印章,人们称其为“御宝”、“御玺”、“国宝”等。
2011年文化艺术品交易曾经展览展销过一方白玉坐龙“雍正御笔之宝”,与此方宝玺使用的是同一张印文设计稿,印文刻工出自同一工匠之手,因此二者的印文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可以对比观察。对于此方白玉九螭钮“雍正御笔之宝”而言,经过近三百年的历史风云变幻,还能够如此完整地保存下来,实为难得。
“中华十大帝王”,首都博物馆监制,每套由9方和田玉“帝王”组成,共9公斤和田玉。首都博物馆出具监制证书,权威机构出具和田玉检测报告、贵金属检测报告;并有曹静楼、杨宝忠、王邦华三位专家的品检报告。
2015年4月7日,香港苏富比2015年春拍“雍廷聚瑞──雍正御製珍品”专场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正式举槌,其中一件清康熙(印钮)、雍正(印面)雍正帝御宝白玉九螭钮方玺以2800万港元起拍,经过多番竞夺,终以9200万港元落槌,包含佣金为1.0492港元。此前估价3000万到4000万港元。
清代皇帝喜爱使用闲章,与当时的文化环境是紧密相关的。讲求诗、书、画、印有机结合的文人书画在清代尤为繁盛,印章作为文人书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人墨客表达心性的一种重要方式,因而文人治印的风气渐浓,而崇尚汉文化的清初帝王,自然深受影响。他们不仅喜爱书法、绘画、诗词歌赋,对于治印也是相当热衷。乾隆皇帝可能是历史上为酷爱印章的皇帝,据《乾隆印薮》记载,他拥有的闲章超过了1800方。
乾隆皇帝用印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数量多且易重复出现。玺文、内容相同的印章往往在同一幅作品中多次出现,这在内府收藏的书画中是很常见的。在乾隆皇帝所钟爱的书画上,留白的地方几乎都会被其玺印所填满。在钤印时,乾隆帝绝少会考虑到玺印与画面的关系,而是经常“任性”为之,将玺印钤在画面中甚为醒目的位置,甚至是画面中央,可谓霸气十足,这些都与乾隆皇帝争强好胜的性格有着直接的关系。
带给您更多的收藏知识和最有爱、有趣、有价值的正能量资讯!
与作者交流可加:,QQ:
交流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