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和2012年的两次特大自然灾害,使得烟叶生产灾害救助资金有了“用武之地”,2011年四川全省烟农得到的救助资金达到1.2亿元,2012年,烟农得到的救助资金超过6000万元。
目前,四川省已有6个地市级公司建立了烟叶生产灾害救助资金,但有所不同的是,泸州、攀枝花、宜宾、广元等烟草公司采取的是委托保险公司来管理和运作救助资金,而凉山州烟草公司由于烟叶种植规模较大,积累的救助金额也相对较多,且烟草公司出资额超过60%,考虑到资金安全和可操作性等方面的问题,凉山烟草公司选择由自己来管理救助资金。另外,各地市级公司制定的烟叶遭受灾害损失后的救助标准也并不一致,例如,一亩烟叶因灾害而绝收,烟农得到的救助金额从600元到800元不等。
于是,2013年,通过分析并对比各地市级公司开展烟叶生产灾害救助的具体做法和经验,四川省公司和政府相关部门组成专门的领导小组,正在起草《四川省烟叶生产灾害救助资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
四川省烟草公司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整合行业和地方力量,充分运用各类惠农政策资金,提升抗灾救助资金额度,加大抗灾救助力度,进一步提升了烟叶生产综合保障能力。
同时,烟叶生产灾害救助资金通过保险公司实施专业化管理,有序开展烟叶生产灾害资金救助,既降低了烟草公司的工作压力,又有利地将烟草公司的重点转移到烟叶生产经营的工作中去,取得了“双赢”的工作成果。
伍仁军认为,建立四川全省烟叶生产灾害救助资金改变了以往救灾时依靠临时捐赠和向上“伸手要钱”的“窘态”,也改变了烟草公司忙得脚不沾地“四处灭火”的“疲态”。“建立防灾减灾的长效机制,才能有效应对趋于常态化的自然灾害,从而缓解烟农的后顾之忧,进一步保障烟叶可持续发展,达到‘保产业、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