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抵制外币,清政府也先自行铸造银币。1791年(乾隆五十六年),西藏地方政府决议铸造章噶银币,形为薄片,上有藏文。次年,清政府在西藏拉萨设立宝藏钱局,初试铸了一种“乾隆通宝”薄片银币。由于该币正反面均是藏文而无华文,未能获准刊行,存世少少。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宝藏局凭证中央户部揭晓的钱式铸造了“乾隆宝藏”银币,为中国新钱币文化打了头阵。厥后,依次有嘉庆宝藏、道光宝藏。因这种银币只限于西藏刊行使用,数目不多,留存至今更为少见。
中国以银为币的历史很早,春秋战国时期就有银币使用。在考古中,经常发现唐、宋的银锁、元宝,元、明、清之际的银锭、元宝传世和出土就更多了。17世纪后,西方商人每年从中国购置大量的农副土特产物,绝大部分是用外国银元支付的。由于外国银元制作精巧,巨细成色基本一致,便于盘算,人们乐于接受。我国传统的银锭、元宝则显得粗笨,逐步地退出了流通领域。因此,大量的外国银元流入我国,到了清朝末年,外国银元在中国所占的钱币比重高达43%。
1927年(民国十六年),北伐乐成,南北统一,袁像币了却。改由天津、南京、浙江、四川、等造币厂沿用民国元年南京厂之旧模,铸孙中山头像银币,作为国币,俗称“小头”。同年,还铸有孙中山陵园纪念银币和总理纪念币。以及民国十六年甘肃,四川铸孙像银币,贵州汽车银币,十八年孙中山像多种银币,其中孙像洋装嘉禾、地球和正面像银币殊珍贵。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宣告建设,孙中山出任暂时大总统。民国元年,南京铸币厂首铸孙中山肖像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仅属试铸。
带给您更多的收藏知识和最有爱、有趣、有价值的正能量资讯!
与作者交流可加:,QQ:
交流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