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火山突然喷发,湖泊中鱼儿想逃,但已无处可去。大量火山灰降落在湖面上,把它们覆盖住。由于火山灰的细密,加上高温作用,狼鳍鱼被紧紧地包裹起来,后来随着地质变化形成了化石……
古生物化石,是指埋藏在地层里石化了的生物机体、遗迹和遗物的总称,经过亿万年的演变,由于冰河运动、地壳变迁等原因,地球生物被埋藏于地下,今天重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就变成了古生物化石。古生物化石从表面看只是石头而已,但专业领域研究专家会发现,这些化石不仅具有艺术欣赏价值,有利于世人学习并了解万物造化的奥秘,这些化石也蕴藏着无法估量的的科学文化价值,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这是什么石?为什么会有鱼印上去呢?多年的收藏实践使我突然眼前一亮:可能是鱼化石!几位农民显然对这块“鱼化石”不以为然,我却视为宝物,小心翼翼地包好,放在车内。采风结束后,我们特地驱车来到锦州地质博物馆,拿出捡到的那块“鱼化石”,向专家请教。
对于古生物化石的收藏,在国外几百年前就已经盛行。在国内,以前由于人们对古生物化石类知识的匮乏,收藏人群十分有限。而今天,我们能看到很多博物馆展出古生物化石并成为镇馆之宝,古生物化石也逐渐成为科普教育基地的一大热点,各种类型的古生物化石展出也层出不穷。可见,古生物化石正在由高不可攀的专业领域越来越走进大众的视野。纵观近些年来一些展览展销会,不难发现,时有古生物化石现身,且展览展销价格不菲。据了解,2009年一件恐龙牙齿化石在德国纳高展览展销行以1200成交;2011年一件恐龙化石蛋21连体在香港富苏比以1.5亿高价成交;在2013年一件狼鳍鱼化石在香港佳士得春拍中以1.1亿成交。这足以说明古生物化石的市场追捧热度。
狼鳍[qí]鱼体长一般在10厘米左右,身体呈纺锤形或长纺锤形。背鳍位置靠后,与臀鳍相对,其前有上神经棘。头部膜质骨具有薄间光质层,尾正型,圆鳞。牙齿尖锥形。十分罕见。
专家鉴定后确认:这是一块鱼化石,石上的鱼是来自1.2亿—1.5亿年前的远古狼鳍鱼!近年来,考古学家在辽西地区的地层中发现了大量的鱼化石、昆虫化石、鸟化石、爬行类化石和植物类化石。这些化石形成于侏罗纪晚期,距今已有1.2亿—1.5亿年,而且化石蕴藏量大,造型美观,保存完整。尤其是距今1.3亿年前后的鸟宗祖化石,“三塔中国鸟”、“燕都华夏鸟”、“北山朝阳鸟”和世界首次发现的距今1.5亿年的有角喙的鸟化石,“圣贤孔子鸟”等,更是震惊世界。我所捡到的那条“鱼”名曰“义县狼鳍鱼”。狼鳍鱼又称“狼翅鱼”、“蒲翅鱼”,是原始的真骨鱼类,体长一般在10厘米左右,身体呈纺锤形或长纺锤形。背鳍位置靠后,与臀鳍相对,其前有上神经棘;头部膜质骨具有薄间光质层,尾正型,圆鳞;牙齿尖锥形。狼鳍鱼种类很多,是我国北方晚侏罗纪数量多、分布广的鱼类,现已绝灭。
带给您更多的收藏知识和最有爱、有趣、有价值的正能量资讯!
与作者交流可加:,QQ:
交流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