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紫砂市场也受经济、政策等影响出现波动,但顾景舟的作品一直是展览展销市场的硬通货,且每一次都能提振紫砂市场。且在“顾景舟热”席卷下,一众宜兴紫砂名家名作的展览展销价格也不断飙升。尤以何道洪为代表,他的的紫砂作品连创佳绩,在2012年6月21日拍出的“集思壶”以747.5万元成交,当年年底再拍时此壶的成交价则攀升至920万元。2013年12月,何道洪的歪嘴梅桩套壶在北京翰海展览展销时估价为300万元至350万元,结果以1265万元成交,不仅刷新个人作品成交记录,也创下当代紫砂展览展销新纪录。“紫砂壶在展览展销市场拍出高价,尤其是顾景舟的壶拍出高价,在宜兴本地市场会立刻得到反馈。”宜兴陶瓷城副总经理刘少波告诉艺术网。
顾景舟的紫砂壶为什么能一枝独秀-并能成为紫砂行业的标杆呢-记者总结多位业内人士观点得知:“紫砂七老艺人中,只有顾景舟和蒋蓉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其他几位过世太早;其次,顾景舟的壶做得很细,存世量也比较少;他的后人徒弟为了提高自己紫砂壶的价码,故意抬高他的课徒水平与名望。曾在紫砂厂的时候,他的两个徒弟鲍志强和李昌鸿就是他的领导;紫砂行业需要树立这样一个领军人物作为典型宣传扩散。”
李茂林即李养心。明代嘉靖、万历间()宜兴制壶高手。他以朴致敦古善制小壶闻名于世,“另作瓦囊,闭入陶穴”,是李茂林的一大贡献,他使紫砂壶的制作向前跨进了一大步。这里所说的“瓦囊”,就是指烧壶时用的匣体。在李氏创造匣钵前,紫砂壶坯烧制时不装入匣钵,与缸罐混放入窑烧制,成品不免粘上缸坛釉泪,影响美观。自有匣钵以后,壶坯置于匣钵内烧制,不再与瓦罐陶缸直接接触。壶坯烧制时受到保护,从此不再沾染釉泪釉斑,使紫砂壶的制作水平提高了一大步。
菊花瓣瓤壶高9厘米宽11.5厘米明李茂林
李茂林,名养心,茂林为号,别号李老四,明万历至清顺治五年间宜兴人。一说江西婺源人。李仲芳父,善制小圆壶,妍媚朴致,朴中带艳,上有朱书号记,世称“名玩”。那时名家壶坯都附入缸窑烧造,“不免沾缸坛釉泪”,李茂林开始“壶乃另作瓦缶,囊闭入陶穴”(即用匣钵封闭起来),从而创新窑具,提高了紫砂壶烧炼质量,使成品匀净美观。这一工艺发明一直沿用至今。
紫砂壶以宜兴紫砂壶为出名,宜兴紫砂壶泡茶既不夺茶真香,又无熟汤气,能较长时间保持茶叶的色、香、味。紫砂茶具还因其造型古朴别致、气质特佳,经茶水泡、手摩挲,会变为古玉色而倍受人们青睐。紫泥确实是宜兴得天独厚的原料,它在成份上俱备了制陶所必须的化学组成及矿物组成。从显微观察发现,紫泥主要矿物为石英、粘土、云母和赤铁矿。合理的化学、矿物、颗粒组成,使紫泥俱备了可塑性好、生坯强度高、干燥收缩小等良好的工艺性能。紫泥粉碎的细度,以过60目筛为宜。泥料过粗制作时费功;泥料过细制作时粘手,坯体表面会引起皱纹,同时还会引起干燥,烧成收缩增大,在成型过程中系用精加工这道关键工,把器形周身理光,形成一层致密的表皮层。由于表皮层的存在,产品烧成的温度范围扩大了,不论在正常烧成温度的上限或下限,表皮层容易烧结,而壶身内壁仍能形成气孔。因此,成形时的精加工工艺,俱有把泥料、成型、烧成三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作用,赋予紫砂表面光洁,虽不挂釉而富有光泽,虽有一定的气孔率而不渗漏等特点。
带给您更多的收藏知识和最有爱、有趣、有价值的正能量资讯!
与作者交流可加:,QQ:
交流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