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的综合诊断及辩证治疗
1禽流感流行特点
家禽患病后,往往首先出现呼吸道症状,打呼噜,而后逐渐加重,出现鼻鸣音、痉挛性咳嗽;二是产蛋率急剧下降;三是不同程度死亡。虽然此病的症候多变,但蛋、水、料剧减是共性。
2症状及病变
高致病性禽流感症状:以H5N1亚型为代表,任何品种、日龄的鸡均可感染,死亡率达80%左右。剖检:全身性出血,腿角质鳞片出血,浆膜炎症,胰脏出血,白色或半透明样坏死,心肌出血,条纹状坏死。
温和型流感常分以下三型:
1.呼吸型禽流感症状:病鸡张口呼吸或有尖叫,咳嗽、喷嚏、甩头;眼部有眼泪,眼不圆有泡沫;头和脸水肿,冠和肉垂发绀水肿。剖检:鼻腔粘膜发炎,内有炎性分泌物,重者气囊炎(囊壁增厚或有干酪样物);气管炎,整个气管粘膜潮红,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或出血斑;胰脏有出血(边缘明显)、白色坏死点或半透明样坏死灶为特征病变。
2.内脏型流感症状:特征性表现为粪便稀,其上有绿便且碎而少,灰黄色颗粒状稀便,大量蛋清样稀便;产蛋下降,蛋壳褪色、变薄;病鸡羽毛蓬乱、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剖检:气囊增厚,内有纤维素性干酪样物,腹膜炎、浆膜炎、腹腔内有纤维素性干酪样物,肝包膜炎,心包膜炎;内脏有广泛性明显出血,与新城疫极为相似,包括腺胃乳头出血、十二指肠淋巴结肿大,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等。
3.产蛋下降型流感症状:临床症状不明显,仅以不正常的产蛋为主要症状,常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接近产蛋高峰或进产蛋高峰不久,产蛋突然下降,一般下降10%~30%,同时,可见大量褪色蛋、薄壳蛋、软皮蛋、畸形蛋,约占5%左右。(2)开产日龄推迟,有的无产蛋高峰。(3)有难产现象,产蛋时困难。剖检:主要侵害生殖道和泌尿道。卵巢:卵泡充血,甚至出血,有的畸形萎缩。输卵管:粘膜潮红充血,有的明显出血,有的输卵管萎缩或发育停止。胰脏:边缘明显出血,有白色或褐色大小不等的半透明坏死灶。肾脏:淤血肿大,有花斑肾。
3防治原则
疫苗预防是很好手段,一般来说,商品蛋鸡H5N1母源抗体8天~10天,H9N2母源抗体10天~12天,故首免10日龄(H9N2首免推至12日龄),二免30日龄,三免开产前,四免36周龄~40周龄,换羽鸡开产前作五免。禽流感防治应采用清热解毒,滋阴降火,清燥润肺,辛凉解表,结合使用抗病毒、抗生素西药的治疗方法,效果较好。
鹅育雏期培育与中药保健
(一)鹅育雏培育要点
1浸脚与开食
初生雏出壳后24-36小时,有一半出现觅食动作时即开始分批分期进行浸脚与开食。浸脚用水是0.01%的高锰酸钾溶液。水温18-25℃,水深1-1.5厘米,浸脚5-10分钟。浸脚使雏鹅变得活泼好动,激起食欲与饮欲,并利于预防和治疗肠道疾病。
浸脚后即可开食。开食用饲料宜用去掉粘性的米饭拌入切成烟丝状的青菜叶,1-10日龄的宽度为1-3毫米,很好再拌入5%-10%的优质鱼粉或蛋黄,洒在饲料盘上令其自由采食。注意开食不能多喂,吃到八分饱。对弱雏应单独浸脚与开食。
雏鹅相对生长率在2-3周龄达高峰,所以,从开食后就要用优质合理的日粮饲喂雏鹅。平时不仅要注意营养物质全面和平衡,而且要注意日粮的适口性和可消化性。
1-10日龄的雏鹅,精料宜软不宜硬,青料要切细切短,保持新鲜,洗掉杂质。精料由软到硬,青料由少到多,均要逐渐过渡。
饲喂方法:1-3日龄雏,每天喂4-5次,力求均匀;4-5日龄以后,食欲大增,可改用饲槽,每天喂饲6-7次,其中夜间喂饲2-3次;10-20日龄,喂混合饲料,每天喂饲7-8次,其中夜间喂饲2次,21-32日龄消化能力显著增强,可喂给用水泡过的颗粒饲料,每天喂饲8-9次,其中夜间喂饲1-2次。坚持夜饲可显著促进增重。
2保温和防湿
雏鹅的育雏季节主要在冬春两季。冬季和早春的气温低,故保温是育雏期管理的重点。
1周龄的育雏温度为28-32℃,2周龄为24-28℃,3周龄为20-24℃,4周龄为18℃。
鹅棚育雏时,棚内温度很低保持在21℃左右,为防止鹅打堆引起发热“出汗”而成僵鹅或伤亡,可设鹅篮或用芦席隔圈内饲养,每个鹅篮可放1-5日龄雏鹅50只,6-10日龄雏鹅35只,11-15日龄雏鹅25只。
在保证育雏适宜温度的同时,要注意适量的通风,以调节保温和防湿的矛盾。
鹅喜欢嬉水,但休息时很怕潮湿,尤其怕又冷又潮。因此,育雏室必须宽敞明亮,光照充足,通风良好,空气清新,地面不得潮湿或有积水。
20日龄以后用芦(竹)席折成圈养,每个隔圈以养80-100只为宜。
养在篮内的雏鹅,开食以后每隔1-2小时用手拨散雏鹅,使之活动,达到调节温度,蒸发水汽,有利于雏鹅的成活。
3适时放水和放牧
舍饲的雏鹅在育雏期间一般不放水洗浴。放牧饲养的雏鹅在气温适宜时(气温达22℃以上),7日龄可开始放入清洁的浅水水域中洗浴和放牧;气温低时则需到15日龄后才可放水和放牧。
初次进行户外活动时应选中午,时间不宜超过半小时。放牧时间由短到长,逐渐适应。
采用大棚放牧养鹅,15日龄后则可在牧地搭简易鹅棚。一个15平方米的鹅棚可供500只雏鹅过夜用。
4防病技术
在鹅育雏期,很常见的疾病是沙门氏菌所致雏白痢、大肠杆菌所致的脐带炎、正粘病毒所致的禽流感、鹅细小病毒所致的小鹅瘟病。其中以小鹅瘟危害严重,是育雏常暴发的一种传染病,其病程短,死亡率多,一般发现症状12小时后死亡。
对种蛋、孵化用具和孵化车间要做好消毒工作,以切断传播途径,可采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新洁尔灭消毒、百毒杀喷雾消毒。
鹅出壳后,先用0.01%高锰酸钾进行胃肠道消毒,然后换成0.005%恩诺沙星连饮3天。
按鹅免疫程序及时进行小鹅瘟疫苗等免疫接种,常用小鹅瘟-副粘病毒二联苗免疫,效果较好。
(二)鹅育雏期中药保健
雏鹅体质嫩弱,稚阴稚阳,“稚阳未充,稚阴未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所以必须精心护理,利用中药防治鹅病,具有药源丰富、成本低廉、作用广泛、标本兼治、安全低毒、不易产生抗药性和医源性疾病等优点。同时改善鹅产品质量,充分显示了中药在保健防病上的优势。
1加减参芪散
参芪散为广谱抗菌剂,对由白痢杆菌、大肠杆菌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同时,又是扶正祛邪之品,不伤雏鹅正气,有一定促生长作用。
组方:党参150克、丹参100克、黄芪120克、赤芍100克、连翘150克、虎杖100克、地芋炭100克、知母100克、黄连20克。上述药共研粉末,过100目筛,混匀。
用法与用量:预防量按0.5%混饲,连用15天;治疗量按1%混饲,连用3-5天。
2排球止血散
对球虫病继发鹅的坏死性肠炎有明显防治效果,预防率达98%以上,95%。如配伍血痢宁则效果更好。
鹅球虫病以清热解毒,燥湿杀虫,止痢止血为治则。
组方:青蒿15克、常山25克、柴胡9克、苦参15克、地榆炭10克、白茅根10克、野菊花15克,上药粉碎过筛、混匀。
用法与用量:混饲,预防量按0.5%比例混饲,连用5天;治疗量按1%比例混饲,连用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