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铜镜市场行情查询

  • 发布时间:2016-04-17 01:44:55,加入时间:2015年10月21日(距今3500天)
  • 地址:中国»上海»虹口:上海市虹口区天潼路133号
  • 公司:上海新球国际艺术交流中心,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汪经理,手机:15273416996 电话:15216667736 QQ:3392331061
 
汉代铜镜1983年在青海省湟源县大华中庄发掘了118座卡约文化墓葬,其中12座墓出土素面铜镜34面。这些铜镜大小不同,形制基本相同,为圆板形,镜背中央有一半环形桥状纽,镜面有微凹或平直的差别。青海省湟中县共和乡前营村还出土了两面纹饰铜镜。卡约文化的铜镜多出土于中、晚期的遗址或墓葬,相当于商代或西周时期,它们与殷墟铜镜在年代上都晚于齐家文化的铜镜。
 
徐州作为两汉文化的发祥地,汉代铜镜备受本地藏友的关注和喜爱,收藏汉镜的藏家比较多,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
铜镜是照面饰容的日常用具,又是精美的工艺品。它铸造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遗产的珍品。铜镜的背面装饰着各种花纹和铭文。这些纹饰和铭文的产生与流行,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及时代风尚有一定的关系。由于镜背面积小,纹饰所选用的题材更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为我们认识和研究古代社会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铜镜在考古学研究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我国古代墓葬中常见的随葬品。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铜镜有着各自特征,它又成为古代墓葬中断代大标准器之一
 
由于鉴别技术有限且品相不佳,战国、两汉时代的铜镜时常于拍卖会上遭遇流拍的尴尬,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战国、两汉时期的铜镜就价值不高。一般而言,不同时期制造出来的铜镜,其所带有的特征是不同的。
与西汉在阴模上制作纹饰相比,东汉铜镜的制模技术则多改为在阳模上制作纹饰。东汉中期,铜镜的纹饰从线雕逐渐发展到浮雕技术。肇始于春秋战国的金银错技术也在此时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工艺高度。阳模制镜、浮雕纹饰、金银错这三项技术标志着中国铜镜制作工艺的完全成熟。汉代铜镜在工艺上继承发展前代技术并使之固定成型。此后,制镜工艺以成熟的系统传承下去,后代并无太多技术创新。铜镜制作工艺在汉代的成熟得益于汉代国力的强盛。
 
汉代铜镜_近年来成交记录:
瑞兽纹青铜镜成交价:HKD成交日期:
汉代尚方四神规矩镜成交价:RMB成交日期:
汉代内清重圈铭文镜成交价:RMB成交日期:
汉代花口众望所“龟”铜镜---成交价:HKD成交日期:
汉代半两铜范成交价:RMB成交日期:
汉代四兽镜成交价:RMB成交日期:
汉代四兽镜成交价:RMB成交日期:
汉代龙虎镜成交价:RMB成交日期:
汉代画纹带环状乳神兽镜------成交价:RMB成交日期:
汉汉代四兽纹铜镜成交价:HKD成交日期:
 
中国古代制镜历史悠久,自新石器时代晚期齐家文化开始至清末民初玻璃镜在民间普遍流行,中国铜镜的历史映照了中国古代历史的进程。汉镜在中国漫长的制镜史中所占据的时间并不长。但是,汉镜无论在工艺还是文化上都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寿县原东津公社东津大队吴家嘴出土的蟠螭纹铭文镜(图1),径11.4厘米,三弦钮,钮座饰蟠螭纹,外区一周铭纹带:“欲见毋,说相思,烦女(毋)□□,思其悲。”外区三道弦纹,主纹饰为浅浮四组八条变形抽象的蟠螭龙纹。宽素缘外卷。1981年寿县双桥镇孙家祠堂牌坊出土的蟠螭博局镜(图2),径8.6厘米,三弦钮座。方框钮座四边中部向外伸出“T”与缘向内的“L”纹相对,在方框钮座的四角与镜缘向内“V”字纹相对应,构成博局纹。在博局纹的四方以细线饰出对应的两条呈弧曲缠绕博局纹的蟠螭组成主纹饰,在余白处均匀饰有浅细的涡云地纹。主纹的外围饰有一周凸绳纹。镜缘上卷。该镜式和1968年河北满城窦绾墓出土的“大乐贵富博局镜”极其相似,只是双线方框内多出了“大乐贵富,得所好,千秋万岁,延年益寿”铭文。窦绾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妻子,据记载葬于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
 
与作者交流可加:,QQ:
交流热线:
 
上海市携手上海新球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
 
2016中华文化{春季}艺术品交易博览会 ,上海市携手上海新球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为了迎合市3.15打假,使行业能够更好的规范交易。本次主办方:上海中华文化艺术交流协会  上海市民间收藏研究会协办方上海新球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本次领导嘉宾:刘振元(原上海市副市长;现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名誉顾问“中国宝玉石协会副会长”)龚心瀚(宣传部原副部长)何添发(全国政协10届常委,中国侨联原党组书记,常委副主席)刘文庆(上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理事长,上海市委原副秘书长)以及全国著名收藏家等。 
 
特邀鉴宝专家
 
钱屿:上海博物馆研究员,从事古钱币研究三十余年,著译有{钱币},{中国当十铜元}等著作,专攻古今钱币杂项钱币。
 
王金潮:国家文物局出入境责任鉴定员,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委员会理事,江苏省文物局文化保护专家组学员,曾大山金缕玉衣的修复。
 
郑国栋:从事古玩鉴定工作30余载,全国各地古玩交流会特邀嘉宾,主修多种类文化鉴定,常年奔波于市场前线。
 
王如龙:曾先后师承多位国内著名鉴定专家,从事文物。古玩鉴定三十余年,多次受邀参与全国性文物古玩交流活动并演讲致辞。
 
唐恺:上海市民间收藏研究会会长。
 
新球文化艺术品:王老师
欢迎来电咨询:(24小时服务热线)
也可以发送图片到QQ:进行估价
添加号:免费咨询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