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末历任翰林院编修、陕西提学使、京师大学堂监督、学部副大臣。曾于宣统元年向溥仪进讲。辛亥后侨居青岛。民国政府礼制馆隶于政事堂。1914年7月1日,国务卿拟聘刘廷琛为礼制馆顾问,刘乃撰《复礼制馆书》以辞。
他在文中贬斥共和制度说:"沉观三载,灼见病源实在于此",进而要求袁世凯向溥仪"返大政":"夫民主国与中国国情不适,已为众人所信。然袁公误 自称帝,有悖初意,亦必为中国举国所不服。为今之计,惟返大政于大清皇帝,复还内阁总理之任。"丁巳年,刘与张勋共谋复辟,并出任内阁议政大臣,是首要人物。
在一些涉及刘廷琛履历的记述中,其担任京师大学堂总监督的经历引人注目。尽管,这个京师大学堂和后来的北京大学,精神气质上迥然不同。有意思是,前后隐居青岛的前清遗老中,居然有刘廷琛、李家驹和劳乃宣三个京师大学堂总监督,令人惊诧莫名。其后,严复、蔡元培、胡适这些新老北大的掌舵人,也都和青岛保持了持续的联系。京师大学堂前三任行政长官的正式称呼是管学大臣,第四任始称总监督。刘廷琛“经张之洞为京师大学堂总监”的时间,为1907年12月到1910年9月,是大学堂的第七任首长。时大学堂奉行由张之洞等奏定的章程,设高等师范及大学预科。刘廷琛任职期间创导分科教学,分设8科,经科毛诗、左传、周礼3门;文科中国文、中国史2门;政法科政治、法律2门;格物科算学、地质2门;农科农学、农2门艺;化学工科应用化学、土木工程2门;商科银行、贸易2门。中国大学分科自是而始。
江西德化人刘廷琛生于1868年,在进入青岛成为潜楼老人之前,这个长制举之文“下笔千言立就”的翰林,历官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山西学政、陕西提学使及学部侍郎等职。在任学部侍郎时,担任过光绪轮班进讲,分任《贞观政要》一书。所撰讲义,多“指论时政,直言敢谏”。应该就是在这一时期,刘廷琛的学识得到了张之洞器重。后来废科举,兴学堂,刘廷琛“经张之洞”成为大学堂总监督的经历,大致和这一过程有联系。不久,辛亥年到了,大清完蛋了,刘廷琛就此离开北京,隐居青岛。
在非常熟悉中国文化的德国人卫礼贤的眼中,这个“前教育大臣”的幽默感使他显得非常出众。传教士卫礼贤相信,其实刘廷琛是一个很严肃的人,但他宁愿装成放荡不羁的样子。在卫礼贤看来,刘廷琛属于那种神秘的圣人。而在中国,“每当到了一个王朝崩溃的转型时期,就会出现一批这样的人”。
卫礼贤说,在王朝灭亡后的青岛,你会在僧侣中发现过去的王子和朝臣;你会在乞丐和强盗之间见到绝望了的旧日的军官;在简陋的茅屋中,你还会找到默不作声的学者;过去身为高官的权臣,你会发现现在他们是无所适从的漂泊者,是借酒浇愁的山野诗人和画家。在那些嬉笑怒骂、有意识地虚掷对他们已经失去意义的生命的人中间,你会发现他们。这个在青岛拥有许多流亡的前清政界朋友的传教士说,在这样的人里面,刘廷琛是突出的一个。
卫礼贤描述的刘廷琛,是个有趣和智慧的形象:他总是有笑话可讲,在喝酒的时候他也是公认的领袖。只要有他参加,聚会结束的时候肯定会有几个人成为他讥骂的牺牲品。他以书法漂亮而闻名,但写过之后,他从来不收钱,只要求在歌女的陪伴下,好好吃一顿。甚至到眼睛快瞎了的时候,他还在条幅上书写了自己的长篇诗词。有不少人冒用他的名字,为自己拙劣的作品寻找市场,可当听说这样的事情时,他从来不生气,只是付之一笑说,“那些知道我的人不会受骗,其他的人不值一提。”有一次卫礼贤碰到刘廷琛,看见他心情很沉重。那时正值中日交战,日本人提出了掠夺中国最后自由的“二十一条”。他泪流满面,像孩子一样哭泣着。卫礼贤试图安慰他,可他就是不听,说:“事情变成这样,全是我们的错。没有人让我们去保卫自己的王朝,现在我真不想活了。生命已经一文不值了。”天黑之后,他比以往更甚地狂饮。房间里回荡着他的狂笑声,直到最后一支蜡烛熄灭,醉醺醺的客人们蹒跚着走上回家的路。
浙江萧山恒吉文化投资公司!!!
===========征集热线 (方主任)=============
古玩古董大型交易会火热征集中,具体征集如下:
1、中国书画:历代著名画家及近现代名人绘画精品;
2、中国陶瓷:历代陶瓷精品,以元、明、清为主,宋瓷为佳;
3、翡翠玉器:要求玉质佳、雕工巧、皮色好
4、杂项精品:历代文房用品、奇石、紫砂、印章、牙雕、砚台、古籍善本、金银器等;流程:(欲 想出手者请将藏品图片发送到电子邮箱,注明您的姓名电话,所在区域,我们会在二天之内回复。
===========征集热线: QQ =============
联系人:保经理
电 话; 座机: 邮 箱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