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志趣 » 供应信息 » 收藏品 » 紫砂

邵大亨大师紫砂壶值多少钱?紫砂趋势

  • 发布时间:2020-03-24 09:06:54,加入时间:2012年11月02日(距今4660天)
  • 地址:中国»江苏»扬州:江苏省
  • 公司:扬州工美拍卖行,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张先生,手机:13817171915 微信:kk11219167 QQ:11219167

烧成紫砂壶的窑炉,经历了龙窑、倒焰窑到隧道窑的演变。其中龙窑使用时间长(宜兴羊角山早期紫砂窑址就是一条宽一米左右长十馀米的龙窑)直到1957年才被倒焰窑代替。1973年,隧道窑取代了倒焰窑。龙窑所用燃料是茅草、松柴。倒焰窑的燃料是烟煤。 隧道窑则以重油为燃料。

紫砂壶不知道来历?年代?真假?是否值钱?联系:138 1717 1915 张先生

紫砂壶从明代中叶起就开始用匣钵(俗称掇罐)烧成,这与上述紫砂壶自明代起因饮茶方法改变,制壶发生历史性转折相关连,以防止产品表面发生火刺,色泽不称等缺陷。同时提高了制品的装窑密度,有效地利用了窑位空间。

紫砂泥中的氧化铁含量相当高,根据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三氧化二铁、氧化铁三元相理论,如果制品在氧化气氛中烧成,则物相在1400℃以下不产生液相图,不形成低共熔物,由于紫砂泥中尚有氧化铬、氧化镁、氧化钾、氧化钠等成份,因此实际烧成温度低为1150~1180℃,在此温度下,泥料中各矿物相的扩散速度不大,赤铁矿不作为一种相存在,使制品成红色(低温)、紫红色(高温)。如以还原气氛烧成,则仅应按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铁系相图进行,在1100℃左右形成低熔共熔物而产生液相。三氧化二铁大量还原氧化铁色泥由紫红变紫黑,制品表面提前烧结还原过程中沈积的炭素和分解的气体无法逸出而发生鼓泡、积炭,造成废品。

所谓“包浆”就是经过一段时间使用以后表面颜色变得深沉并形成一种亚光,且愈用愈光亮,这种亚光就称之为“包浆”。这种“包浆”用高温高压冲洗都冲刷不掉,而彰显高雅品位。

第一种:是紫砂壶其本身泥料经风化、衰变而形成。

第二种:是长年泡茶之后,经过无数次吸纳、沉积,茶水侵入壶表而形成。

第三种:是长年用手把玩,手上的汗油侵入壶表和经磨擦而形成。

养壶就是养“包浆”,所谓养壶得法就是把这三种“包浆”都养出来。养是需要时间的,不是一日之功,从容而为,自然得趣。

陶,是土与火的艺术,陶的材质是成品特点的基础,是体;烧制,决定成品效果的相。好的紫砂、恰到好处的烧制技术,才能使陶土烧成后呈现最完善的体相。紫砂的材质特点就不必多说,对紫砂烧制效果具有决定影响的因素只有两个:温度和气氛。温度主要是影响烧结程度,气氛主要影响呈色效果。紫砂与黏土不同,内部物质种类较黏土为多,最突出的特点是含有石英成分。黏土要么未烧结如土器,要么充分烧结如瓷器,几乎不可能如紫砂这样在未烧结和完全烧结之间有较为充分的过渡,因为紫砂里的不同成分融点高低有别。合理利用这个过渡期,就是紫砂烧制过程中可以大做文章的时空,也是可以使紫砂成品更加丰富多彩的机会。

咨询电话:138 1717 1915

联系人:张先生

邮箱

Q Q:

金属及其氧化物是紫砂唯一的呈色物质。同样的金属成分,在不同的条件下,一般会生成不同的氧化物,这些氧化物各有呈色,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泥料烧成后却会有不同的颜色的原因。有些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导致不同的氧化物生成,这些物质有些存在于泥料中,有些存在于反应环境,主要是氧气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他们在紫砂烧制的过程中,充当氧化剂与还原剂。温度,又有高低、变化速度、内外吃温差异三个变量,这三个变量也对紫砂烧制效果具有决定性影响。气氛,就是烧制时发生化学反应的空间,氧气和一氧化碳的浓度。氧气,基本上是外来的,一氧化碳,主要来自于燃料,少部分来自于泥料中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时的释放。

现在,烧紫砂的窑基本上为电窑和液化气窑,主烧日用陶的煤窑、烧煤和柴的前墅龙窑也可以烧制紫砂壶。

电窑,是在封闭性的空间由金属电阻丝通电发热,其特点是氧气含量固定不变(装窑时窑里空间中含量)、升降温缓慢、坯体内外吃温均衡(但位置差异也可能较大,大型电窑可达30多度)、温度控制较为准确。由于烧制是在封闭环境中完成的,烧制过程中没有氧气补充、坯体释放出来的一氧化碳无法排出,所以烧制气氛一般为整体性弱还原(烧制品开放式放置)。

液化气窑主要是推板窑,形状如隧道,通过液压机推动,烧制过程中两头始终开口,中段为燃烧区。液化气的燃烧物质也是碳元素,所以液化气在烧制过程中也会有一氧化碳产生,与两头开口处进来的氧气混合,形成烧制气氛。紫砂壶进推板窑首先要放入耐火材料制成的匣钵,匣钵上下摆放,所以一摞匣钵只有上部一层可为开放式,下部则为封闭式和半封闭式(匣钵边沿开缝隙)。整窑长度、燃烧区长度、两头开放口剩余空间大小、液化气纯净度、液化气喷燃量、摆放方式(开放还是封闭)、匣钵摆放位置(上下),都是推板窑影响烧制效果的变量。液化气窑也有梭式窑,形状和大型电窑差不多,只不过是发热方式不是电阻丝通电罢了,这导致梭式窑与电窑的区别主要是烧制气氛、和受热的不同(火焰喷射的烧制品表面,温度会相对高些)。

煤窑以前主要是倒烟窑,外表形状与蒙古包差不多,火道迂回,以增加烧制空间流程。位置温差大,可控性较低。特点来自于燃料煤。如果煤的硫含量多,会使紫砂壶表面形成粉红和土黄相间的流状构图效果,非常奇特。最富于变化的是柴窑,也就是前墅龙窑。这也是最传统的烧制紫砂的方法,所以烧成品具有古壶的特点。

在前墅龙窑上进行烧制的变量多,因为窑的两边留有24对看火投柴的鳞眼孔,所以天气对烧成品效果的影响,气压、温度、空气湿度、风向、风力,对烧成效果都会具有影响,与投柴量、投柴方法等变量一起共同发生作用,不可控程度,可谓变化莫测、出窑未卜,风险极大,所以很少有壶艺人敢拿好作品去龙窑冒险。龙窑烧制的成本也较高,加之烧制技术只讲经验、不讲科学,只有龙窑才可能烧出来的窑变紫砂壶极为稀少。

窑变是在小小紫砂壶的表面形成氧化和还原不同的气氛,导致紫砂壶表面生成呈色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电窑、推板窑、梭式窑、倒烟窑根本无法烧出,因为这些窑,在单个紫砂壶的空间,不可能形成氧化和还原的两种截然不同气氛。同样的作品,在不同的窑烧制,会有不同效果。电窑烧制“水色”要较具有明火的推板窑、梭式窑、倒烟窑、龙窑好,而明火窑,出窑时作品表面较为粗糙,会出现“火刺”现象,这是因为火焰顶端局部温度较高,坯体表的紫砂颗粒会因温度太高出现爆裂现象。但也正是这个原因,电窑烧制出来的作品泡养效果就不如其他类型窑烧制出来的作品富于变化。

现代化的加工条件下,作品总是较为精致,众多收藏爱好者也对此趋之若鹜,但原始性的生命力却也逐渐失落了,这就是文化的悖论。

咨询电话:138 1717 1915

联系人:张先生

邮箱

Q Q: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