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优秀伪造金融票证罪律师

  • 发布时间:2015-01-27 20:21:42,加入时间:2014年01月01日(距今4236天)
  • 地址:中国»广东»广州:广州市天河区岗顶丰兴广场
  • 公司:广东顶匠律师事务所,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 联系:王律师,手机:18802052186

广州知名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 王(主任)律师   

职业宣言:有能力,必胜诉!       办案技巧: 专业练达

热线电话:   QQ:  

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主要评价

本罪客体

明显地,本罪首先侵害了国家关于金融管理的制度,破坏了国家金融管理秩序。然而,仅仅停留在此是不够的,诚如笔者在非法出具金融票证罪的论述上所提到的,它还侵害了金融票证的公信力(公共信用)。此外,本罪属于假冒类犯罪,必然侵害被害者的名誉(信誉)。而正是最后这一点,在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犯罪和非法出具金融票证犯罪之间划上了一道明确的界线。

所以,本罪的客体属于复杂客体,不仅侵害了国家关于金融管理的制度,还侵害了金融票据的公共信用及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誉。

本罪主观方面

本罪在主观上由故意构成已不再有疑问,然是否要求某种特定的犯罪目的,法律并无明确规定,似乎可以解释为无须特定犯罪目的之要求,凡是故意伪造或者变造金融票证即可构成犯罪。但是,这显然与事实不相一致,比如,一个人为了表现自己的绘画技能或者纯粹地为了"好玩",而伪造了一张银行汇票,仅为自娱之用,不具有任何危害社会的可能性,我们就无法说其构成本罪。有鉴于此,有的论者主张,本罪在主观上具有营利或非法占有的目的,有的论者却在认为营利(或者非法占有)目的外延上过于狭窄而存在不足的同时,主张以获取非法利益替换之。

对此,难以苟同,并认为上述观点在犯罪目的的理解上犯了一个错误,这就是将金融票证的伪造行为与诈骗行为混为一谈,把诈骗行为的目的不适当地混同为伪造行为的目的。我们知道,金融票证诈骗行为是以非法占有(获取非法利益)为目的的,而伪造行为就其本身的直接目的而言,却并非如此。这在存在多个主体的"共同"犯罪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在该类犯罪中,有的人就是碍于情面,或者出于哥们义气而实施伪造行为的。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不会因为不存在非法占有之目的而放弃对其进行惩罚。

社会危害性

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出于合法的的意图而无害于社会的纯粹的"伪造、变造"行为不构成刑法上的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犯罪,而将作为手段行为的伪造、变造行为的犯罪目的延伸至作为目的行为的金融票证诈骗行为的犯罪目的,又不适当地提高了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犯罪的构成要件,使得一部分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所以,对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犯罪的主观构成,既不能脱离规范的评价而从纯事实的意义上理解,也不能无视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犯罪行为自身的独立性。唯一可采取的办法,是兼顾行为事实的独立性和刑法评价的需要。而刑法评价的根本在于对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包括现实的社会危害及危害社会的现实可能性)的评价。以此为基础,我们将很容易地发现,伪造、变造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唯有通过在社会上行使、流通、于他人发生关系时才可能得到反映和实现。正是因为具有行使之意图,才使金融票证的伪造、变造行为具有了刑法上的意义,并使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犯罪行为与一般伪造、变造行为区分开来。尽管这一理解在一定程度上限缩了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犯罪行为的构成范围,但这种限制对于正确地打击犯罪无疑是必要的。

由此,笔者主张,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的主观上必须有行使之目的,这不仅有利于本罪与货币的伪造、变造行为在主观构成方面理解上的一致性,而且有利于与国外刑法的接轨。

至于本罪的客观方面,考虑到其内在的复杂性,又是本罪认定上的关键所在,故拟在下面专门对其作一理论上的全盘研究,籍以廓清我国刑法中伪造、变造、及非法出具的界限。

资深律师团队,王主任律师具有深厚的法律理论功底,积累了丰富的与司法行政机关、媒体等单位交流的办案经验;王律师在办案中善于捕捉案件的关键环节和证据,一招制胜,提出的独特、宝贵、前瞻的法律意见均被采纳;王律师精辟的法律分析,清晰的办案思路和认真的办案态度获得当事人的一致好评。

地 址:广州市越秀区农林下路81号新裕大厦13层A座

联系人:王金和律师
手 机:
邮 件

地铁站:5、6号线区庄站B2出口,1、6号线东山口C出口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