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5月,是国内以经营中国文物艺术品为主的综合性拍卖公司,每年定期举办春季、秋季大型拍卖会,以及四期“嘉德四季”拍卖会。公司总部位于北京,设有上海、广州、香港、台湾、日本及北美办事处。2012年10月,中国嘉德(香港)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在香港举行首拍,标志着中国艺术品拍卖历史上至关重要的一步。
经过中国嘉德的努力,诸多国宝级的珍品如“翁氏藏书”、“唐摹怀素食鱼帖”、“宋高宗手书养生论”、“朱熹春雨帖”和“出师颂”等重要拍品,或从海外回归大陆,或从民间流向重要收藏机构;同时,各项目不断有突破区域性以及世界性艺术品拍卖成交价的纪录。2007年秋拍中,明代仇英《赤壁图》以人民币7952万元的成交价使中国绘画类作品拍卖价格首次超过千万美元级别。经中国嘉德拍出的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2011年春拍,4.255亿);王羲之草书《平安帖》(2010秋拍,3.08亿);齐白石《山水册》(2011秋拍,1.94亿);王翚《唐人诗意图》(2011秋拍,1.265亿);李可染《韶山》(2012年春拍,1.24亿);陈栝《情韵墨花》(2010秋拍,1.137亿元人民币);李可染《长征》(2010秋拍,1.075亿元);张大千《爱痕湖》(2010春拍,1.008亿元);朱熹、张景修等的《宋名贤题徐常侍篆书之迹》(2009秋拍,成交价1.008亿元);唐代“大圣遗音”伏羲式古琴(2011春拍,1.15亿元);清乾隆钦定补刻端石兰亭图帖缂丝全卷(2004年春拍,成交价3575万元)、清乾隆粉彩开光八仙过海图盘口瓶(2006春拍,成交价5280万元)、“明 黄花梨簇云纹马蹄腿六柱式架子床”(2010秋拍,4312万元);靳尚谊《塔吉克新娘》(2013秋拍,8510万);吴作人《战地黄花分外香》(2013春拍,8050万);陈逸飞《山地风》(2011春拍,8165万);元抄本《两汉策要十二卷》(2011春拍,4830万)等以及邮品钱币门类的多项珍品均创造了各项目的历史价。
中国嘉德首批并连续被评为中国拍卖企业AAA级资质,获得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守信企业称号。
中国嘉德在2008年获北京奥林匹克博览会授权举办奥运专场拍卖会,并分别于1999年和2009年分获世界集邮展览会指定举办邮品拍卖会。中国嘉德长期以来还积极参与慈善捐献并扶助艺术教育等公益活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千百年来沉睡在墓葬、窖藏、窑址、遗址乃至江河湖海的大量文物艺术品的“重见天日”,在华夏大地掀起了一场旷古未有、持续升温的“盛世收藏”热潮。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对那些无以数计、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文物艺术品的鉴定,就成了社会和市场的一大需求。于是乎,一向被视为“冷门”的鉴定行业,变成了炙手可热的“香饽饽”;昔日禁锢在“宫”里面、“馆”里边的各色人物应时而谋、趋利而动,都以“专家”的身份跻身于如火如荼的鉴定市场;加之从各个角落钻出来的自封“专家”,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拍卖行坐的、古玩店站的、旧货市场蹲的,到处都是“鉴定专家”的怪异现象。
一般而论,活跃在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的“专家”大体有下列几类:
一、“学院派专家”,是指供职于大型公立博物馆的研究型专家。他们的鉴定知识主要是根据对自身所处博物馆馆藏藏品的观察、研究形成的。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并未受过文物鉴定的专业教育,而是在传统的“师徒相授、口口相传”的环境中熏陶出来从业人员。虽然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但他们的知识结构、对文物的见识却仍然停留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正如某教授在一篇文章中所说:“中国近代古瓷鉴定界,首推孙瀛洲,故宫这批著名专家基本上都是他的徒子徒孙。”所以这类专家所具备的鉴定知识必然带有极大的主观性、片面性和局限性。面对文物艺术品的新形势、如火如荼的收藏热,这类“专家”中的一些人对“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并不买账,而是顽固坚持、竭力推行“两个凡是”,即:凡是公立博物馆没有的东西,民间绝不可能有,即使有也一定是假的;凡是自己没有见过的东西,一律是仿品、赝品、现代工艺品。然而,正是这样的“专家”却被文物主管部门的官员奉为“神灵”,使他们变成了中国文物艺术品的主宰者、文物艺术品鉴定话语权的绝对掌控者。为了维护他们的荣誉地位、既得利益,对那些新面世的文物艺术品一律排斥、一概否定,甚至充当“掮客”,致使大量的民族瑰宝流出国门、输入异邦。然后,他们又打着“爱国护宝”、“文物回归”的幌子,花费国家的巨额资金把一些流失文物购买回来,丢在库房里。这类专家就是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乱象”的主要祸根,就是给中国文化安全造成威胁的直接推手。
在我国,经年累月发生的“学院派专家”鉴宝的“乌龙”事件层出不穷,法院待审的官司也越积越多,但并没有使这类“专家”为敛财而鉴宝的热情稍有减退,反而是主流媒体对他们的宣传与吹捧愈演愈烈。如果说民间收藏者对“学院派专家”鉴定能力的质疑与鞭挞,是“图谋不轨”或怀有“私心”的话,那么曾经有报纸披露的一则《张英同国家古陶瓷权威斗法》的真实故事,还是能够说明问题的。
张英,已故著名学者、考古专家,曾任吉林省文物考古工作队队长、研究员,吉林省博物馆副馆长。张英生前曾亲自主持过明代成化时期墓葬群的考古发掘。一次,国家古陶瓷鉴定权威某某某带领另外三位专家到吉林考察,张英欲将一件出土的明代成化官窑碗交给几位代表国家的权威专家们看看。但他对仓库管理员交待:“如果北京来的专家要问这只碗的来路,你就说是我张英花十元钱在古玩市场买来的。”这四位赫赫有名的权威专家果然问到了碗的来路,库管员就按张英的说法回答了他们。经过反复地研判,领头的权威专家断定这只碗是光绪年间的仿品,有两位却认为是同治期间的仿品。这时,张英把最年轻的一位、也就是某某某权威的徒弟叫到了他的办公室,将发掘报告拿给他看,该年轻权威一看,顿时脸色大变。他回到师傅身边,在师傅耳边悄悄说了几句话,那位领队的权威站起来就往外走,并狠狠地甩了张英办公室的门,其余三位也尾随离去。张英对他们喊道:“你们别摔坏了玻璃,我们馆很穷,买不起玻璃,冬天要挨冻的!”
连国家最权威的古陶瓷专家尚且是这样的德行和鉴定水平,那么其他“学院派专家”的造诣又如何呢?
二、考古派专家,是对国家各级考古院、所从事田野考古工作专家的统称。这类专家基本上都受过高等专业的教育和培训,他们通过艰苦地考古发掘、科学研究,为国家源源不断地提供了中华民族文明的历史实证,补充、完善、更新了文物艺术品鉴定的依据和知识。但是,长期以来中国文博界存在着一种反常的、怪异的现象,考古研究的成果必须接受“学院派专家”的审查。凡是与“学院派专家”固持的、当初赖以成名成家的、过时的荒谬理论、错误观点不相符合的考古科研新成果,都要遭到“学院派专家”的质疑、抵制,甚至胡搅蛮缠、“标新立异”地编造出各种歪理邪说加以诋毁,常常使联席会、研讨会不欢而散、无果而终,新的考古成果便得不到承认,更不能在鉴定的实践中应用、推广。“高贵者最愚蠢,低贱者最聪明”。其实,真正的考古专家绝不会在当今“物欲横流”的鉴定市场为沽名而忘义、为敛财而失德,即使一些退了休的考古老专家,当他们参与对文物艺术品的鉴定时,一般都会以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之,虽然他们并没有多少话语权,也不被主流媒体所看重,却为文物艺术品的鉴定提供了不少的“正能量”。
三、科技专家,是指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对文物艺术品进行检测、鉴定的专业工作者。科技鉴定是文物艺术品鉴定领域的新学科,无论理论的建设、标准的制定、数据的采集、科学仪器的研发都还很不完善,较之国际水准差距甚大。但是,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以及某些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为推进文物艺术品的科技鉴定,确实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时下打着“科技鉴定专家”的幌子,坑人骗财的现象还是屡见不鲜的,古陶瓷领域是重灾区,珠宝玉器行业尤甚。
四、古玩“行帮专家”,这是已故著名考古专家张英先生提出来的新名词,主要指拍卖公司的专家。这类“专家”实际上是“学院派专家”“优汰劣胜”的变种,他们在整个文物艺术品鉴定领域里虽然没有太大的话语权,但在他们那个行道里却是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他们中的许多人纯粹就是为利而生、为利而行、为利忘义的“害人精”。在中国的拍卖行有一条没有法律依据的“明规则”——拍品不保真,所以拍卖行的“专家”实际上就是傀儡、是一个摆设,一切必须服从利益集团的驱使,所有由预先特定人士提供的拍品,早就通过既得利益者的包装、宣传,变成了不是真品也是真品,不是精品也是精品、最可能成交的“天价货”;而利益集团之外的任何人所提供的拍品,绝无高价成交的可能。
五、民间鉴定家,他们是近几十年来在数千万民间收藏大军中涌现出的精英人物。这些人虽然不是文博领域的专业人才,但他们在长期收藏、保护、研究的实践中,在毫无门户之见的学术氛围中,同广大的藏友互相学习、交流切磋,积累了对文物艺术品认知的深厚理论功底和对文物艺术品鉴定的过硬本领,较之“学院派专家”毫无逊色之处。民间鉴定家,不仅是保护中国历史文物的生力军,是文物艺术品鉴定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没有任何理由成为“学院派专家”打压的靶子、主流媒体排斥的对象。他们的鉴定知识、鉴定技能主要是服务于自身的收藏与研究,或者无偿地用于藏友之间的互鉴互研。民间收藏家,或者说民间鉴定家,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不但为抢救、保护中国的文物艺术品,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为推进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是文物艺术品鉴定拨乱反正的英勇斗士,是丰富、完善传统经验鉴定,使之更具科学性、准确性的强大助力者,是倡导科技鉴定、实践科技鉴定、推动科技鉴定不断发展最富生机的原动力。
<关于我们>世风国际依托国际进的借贷经验和国内实际相结合,以服务中小企业主及个体商业户的融资周转需求为市场切入点,提供资金需求的信息咨询、信用评估、资产艺术品抵押收购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凭借拥有丰富信贷经验的融资团队以及强大的集团优势做后盾,逐步发展为一个业内领先的第三方金融服务平台。
世风金融与您分享 收藏带来的快乐时光,感谢关注:我们。
ID:HK_gudongjiaoliu
主编邮箱
主编电话:夏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