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达思顾问公司主要从事ISO9000、ISO14000、OHSAS18000、ISO13485、ISO22000、ISO/TS16949、ISO/IEC17025、SA8000、AS9100、TL9000、ISO27000、QC080000、IRIS等管理体系认证咨询,人力资源管理、卓越绩效管理、流程再造、精益生产、现场管理、战略管理、组织管控等管理咨询和管理培训。广泛的咨询服务项目,为多项目需求的客户规避了重复寻找机构的烦恼,为客户做到真正省心、省钱。
英达思公司承诺:如不能一次性通过认证可全额退款。
我们的优势:
1.我们保证证书真实有效,国家任可在中国国家认监委的上可查询。
2.我们保证一次性通过认证,顺利拿到证书,企业也少麻烦。
3.我们有完善的服务,后续三年企业年审时我们免费派顾问师至现场陪审,
4.我们有专业的顾问师团队,在国家注册的咨询公司。
5.我们和100多家认证机构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因此审核时也好通过。
6.我们的价格是最优惠的。
7.我们的出证速度是最快的.
质量体系认证是指第三方(社会上的认证机构)对供方的质量体系进行审核、评定和注册活动,其目的在于通过审核、评定和事后监督来证明供方的质量体系符合某种质量保证标准,对供方的质量保证能力给予独立的证实。质量体系认证在国际上亦称为企业认证,质量体系注册,质量体系评审,质量体系审核等。
独立的第三方质量体系认证诞生于70年代后期,它是从产品质量认证中演变出来的。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具有以下特点:
1.认证的对象是供方的质量体系。质量体系认证的对象不是该企业的某一产品或服务,而是质量体系本身。当然,质量体系认证必然会涉及到该体系覆盖的产品或服务,有的企业申请包括企业各类产品或服务在内的总的质量体系的认证,有的申请只包括某个或部分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体系认证。尽管涉及产品的范围有大有小,而认证的对象都是供方的质量体系。
2.认证的依据是质量保证标准。进行质量体系认证,往往是供方为了对外提供质量保证的需要,故认证依据是有关质量保证模式标准。为了使质量体系认证能与国际作法达到互认接轨,建议供方选用ISO9001:2015标准。
3.认证机构是第三方质量体系评价机构。要使供方质量体系认证能有公正性和可信性,认证必须由与被认证单位(供方)在经济上没有利害关系,行政上没有隶属关系的第三方机构来承担。而这个机构除必须拥有经验丰富、训练有素的人员、符合要求的资源和程序外,还必须以其优良的认证实践来赢得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信任,具有权威性和公正性。
4.认证获准的标识是注册和发给证书。按规定程序申请认证的质量体系,当评定结果判为合格后,由认证机构对认证企业给予注册和发给证书,列入质量体系认证企业名录,并公开发布。获准认证的企业,可在宣传品、展销会和其它促销活动中使用注册标志,但不得将该标志直接用于产品或其包装上,以免与产品认证相混淆。注册标志受法律保护,不得冒用与伪造。
5.认证是企业自主行为。产品质量认证,可分为安全认证和质量合格认证两大类,其中安全认证往往是属于强制性的认证。质量体系认证,主要是为了提高企业的质量信誉和扩大销售量,一般是企业自愿,主动地提出申请,是属于企业自主行为。但是不申请认证的企业,往往会受到市场自然形成的不信任压力或贸易壁垒的压力,而迫使企业不得不争取进入认证企业的行列,但这不是认证制度或政府法令的强制作用。
“审核”,是指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而“内部审核”,则是用于内部目的,由组织自己或以组织的名义所进行的审核活动,其目的在于评价管理体系是否符合策划的安排和标准的要求以及体系是否得到有效的实施并寻找改进的机会。通过对不符合或潜在不符合的整改,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从而推动组织进行自我完善和自我改进,最终实现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进行内部审核呢?
一、内部审核的原则和要求
1、标准要求对内部审核活动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
2、应策划审核方案,策划时要考虑拟审核的过程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应规定审核的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
3、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实施审核,并在审核任务安排上要确保审核员的公正性;
4、为保证审核的有效性
1)、应选择具有能力的审核员来实施审核;
2)、审核计划要得到受审核部门和区域的确认;
3)、审核员要依据任务安排编制审核检查表;
5、现场审核后,负责受审核区域的管理者应确保及时采取必要的纠正和纠正措施,以消除所发现的不合格及其原因;
6、后续活动应包括对所采取措施的验证和验证结果的报告;
7、应保持审核及其结果的记录;
8、向管理者报告审核的结果。
考虑到内部审核的重要作用,在认证机构对获证组织进行第三方审核时,不管是认证审核还是监督审核,每一次的审核活动都会包括这个条款。但是根据实际的经验,往往大家的审核都不能做到深入。
二、目前外审中常见的审核方式
1、查看内部审核的程序文件及与内审有关的相关记录;
2、查看审核计划(如一年内多次审核则还包括年度审核计划),审核活动是否按策划的时间间隔开展、审核条款是否齐全、审核员的选派是否合理等;
3、查看内审员证书,确保内审员都是经过培训合格的;
4、查看审核检查表,审核内容是否完整正确、抽样记录是否合理及可追溯等;
5、查看内审报告,是否对体系有效性和符合性等做出评价;
6、查看不符合报告(有不符合发生时),负责受审核区域的管理者是否及时采取了必要的纠正和纠正措施来消除所发现的不合格及其原因,并得到有效的验证。
上诉的审核过程看似审核到了条款中的所有要求,但这对保证审核深度来说还有欠缺。
三、外审中要注意的深度审核内容
1、在进行审核方案策划时,除了例行的(每年度按时间间隔定期进行的)审核安排外,还要看策划中是否针对组织内部或外部的变化情况在必要时增加非定期的安排。如增加新产品或改变加工工艺时、组织架构发生较大变化时或者标准发生变更时等等。当然这种临时增加的审核可以是包括全部条款或部门区域的,也可以是只包括针对变化的部分的;
2、对内审员的能力审核时,不仅仅只看他是否具有了培训证书。因为审核是靠人来完成的,内审员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内部审核的质量;同时内部体系审核又是一个现场活动,它不同于书面的考试,所以只有理论也是不够的。那么作为一名外审员,为了验证组织内审员的实际能力,就要选择1~2名内审员进行交流,以确定他们对标准的理解或设定一些场景以验证他们的审核追踪思路,从而确定他们是否真正具备相应的能力;
3、内部审核计划是否满足所策划的审核方案的要求,是否覆盖了体系的全部范围(如产品、部门、区域等)。如果是每年只进行一次内审,且组织架构简单、没有多场所的组织,那么这一点比较容易满足;可如果是那些进行年度内滚动审核、或职能部门层次和数量较多、涉及多场所的组织,那我们在外审过程中就要对此加以特别的关注。同时,除关注范围要覆盖全面外,还要关注内部审核的人天数和多场所的抽样是否合理(可参考CC11:2008《基于抽样的多场所认证》和CC15:2009《管理体系审核时间》的要求)。虽然内部审核的人天数和多场所抽样不象第三方审核那样严格,但我们也要从内审的有效性方面对这些加以关注。
4、同查看审核计划是否全面一样,我们在查看内审检查表时也要关注其审核记录是否能体现计划的安排,是否全面。同时,我们也要结合现场审核过程中所了解的组织的情况,关注内审记录的内容与实际是否一致。
只有我们关注了这些,才能保证我们的审核具有深度,也才能使我们的审核发现更加准确,从而保证我们得出的审核结论更加符合组织的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