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蓄电池有实际意义。
车辆汽车蓄电池报警器要能实现的基本功能包括:特定条件下汽车蓄电池剩余电量指示,汽车蓄电池内阻大报警,充电电压过高
报警,非规范启动(单次起动时间超过5s 、两次启动间隔时间少于15s、连续启动次数超过3次)发动机提示报警。而且根据实际使
用条件,报警器要轻便、实用、直观、可靠,并且做到不影响车辆性能,安装简单,适用性好。
1 检测方法的选择
汽车蓄电池剩余电量的指示是报警器的一个主要功能,合理的选择汽车蓄电池剩余电量检测方法成为报警器设计的关键。常见的
汽车蓄电池剩余电量的检测方法有:密度法、开路电压法、放电法、内阻法、库仑计法等。选择的原则是要能够满足整体功能的
设计要求,并考虑使用环境、条件以及成本等因素。
1.1 汽车蓄电池剩余电量常见检测方法
密度法:汽车蓄电池剩余电量和其内部电解液密度密切相关,通过测量电解液的密度值,即可间接推算其剩余电量。电解液密度
随汽车蓄电池放电程度的增加而按比例下降。
充足电的汽车蓄电池到放电终了,电解液密度约下降0.16,即电解液密度下降0.04,汽车蓄电池约下降25%。通常用吸液管密度计
测量电解液密度,用温度计测出电解液温度,再根据标准温度进行换算。只能离线人工检测。
开路电压法:汽车蓄电池的荷电程度跟汽车蓄电池电解液密度密切相关,而根据能斯特方程的描述电解液浓度和温度变化会引起
电池电动势的变化。因此,通过测量汽车蓄电池的端电压,也可以推算出汽车蓄电池的剩余电量。
放电法:通过对汽车蓄电池施加一负载,计算单位时间内的电池端电压变化率,根据变化率的大小推算剩余电量,变化量小意味
松下蓄电池着剩余电量大,否则反之。为了实现在线测量,缩短测量时间,需要对汽车蓄电池大电流放电,而大电流放电对汽车蓄电池将会
产生严重损伤,严重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
内阻法:内阻与电池容量的相关性非常好,相关系数可以达到88 % 。因此,通过测量电池内阻可较准确地预测其剩余电量。汽车
蓄电池完全充电(充满)和完全放电(放完)时,其内阻相差2~4倍左右。随着电池充电过程的进行,内阻逐步减小;随着放电过程的
进行,内阻逐步增大。
另外,随着电池老化,其内阻也逐渐增大,其剩余电量也随之下降。其测量原理如下:在汽车蓄电池两端施加一恒定的交流音频
电流源Is,然后检测电池端电压Vo 以及Is 和Vo 两者之间的夹角θ。通过公式Z =Vo/Io,R=Zcos θ,即可得到电池内阻值,从而
得到剩余电量。内阻法4 线制接线,精确度相对高。
库仑计法:通过对流入/ 流出电池的总电流进行积分,得到的净电荷数即为剩余容量。库仑计电路一般使用一个阻值非常低的串
联电阻作为检流电阻,通过检测检流电阻上的压降反推电流,再通过电流对时间的积分来计算电量变化。电池初始容量可以预置
,也可由完整充电周期来统计学习。Maxim 公司提供一系列精确的智能电池电量计芯片,如DS2780,在一块芯片内集成了库仑计、
温度传感、电池电压检测、时钟和非易失存储器,能够对电池电量进行精确计算。
不乱扔电池的作文
有的人认为,废电池没什么大危害,随便乱扔,其实,废电池对环境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科学调查表明,一颗钮扣电池弃入大自然后,可以污染60万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用水量。而中国每年要消耗这样的电池70
亿只……
这是多么惊人得数字啊!!废电池的其主要成分为锰、汞、锌、铬等重金属。废电池无论埋在大气中还是深埋在地下,其重金属
成分都会随渗液溢出,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日积月累,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一、电池的组成:干电池、充电电池的组成成分:锌皮(铁皮)、碳棒、汞、硫酸化物、铜帽;蓄电池以铅的化合物为主。举例:1
号废旧锌锰电池的组成,重量70克左右,其中碳棒5.2克,锌皮7.0克,锰粉25克,铜帽0.5克,其他32克。
二、废旧电池的危害性:废旧电池的危害主要集中在其中所含的少量的重金属上,如铅、汞、镉等。这些有毒物质通过各种途径
进入人体内,长期积蓄难以排除,损害神经系统、造血功能和骨骼,甚至可以致癌。铅:神经系统(神经衰弱、手足麻木)、消化
系统(消化不良、腹部绞痛)、血液中毒和其他的病变。汞:精神状态改变是汞中毒的一大症状。脉搏加快,肌肉颤动,口腔和消
化系统病变。镉、锰:主要危害神经系统。三、废旧电池污染环境的途径:这些电池的组成物质在使用过程中,被封存在电池壳
内部,并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但经过长期机械磨损和腐蚀,使得内部的重金属和酸碱等泄露出来,进入土壤或水源,就会通过
各种途径进入人的食物链。过程简述如下:池土壤微生物动物循环粉尘农作物食物人体神经沉积发病
其他水源植物食品消化生物从环境中摄取的重金属可以经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逐级在较高级的生物中成千上万地富积,然
后经过食物进入人的身体,在某些器官中积蓄造成慢性中毒。日本的水(人加吴)病就是汞中毒的典型案例。
四、废旧电池危害的其它表现:目前世界上生活垃圾处理主要是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三种方式,混入生活垃圾的废旧电池在这
三个过程中的污染作用体现在:填埋:废旧电池的重金属通过渗滤作用污染水体和土壤。焚烧:废旧电池在高温下,腐蚀设备,某
些重金属在焚烧炉中挥发在飞灰中,造成大气污染;焚烧炉底重金属堆积,给产生的灰渣造成污染。堆肥:废旧电池的重金属含
量较高,造成堆肥的质量下降。
循环寿命 (10%DOD):>1000次
循环寿命 (100%DOD):>200次
其中DOD是放电深度的英文缩写。从表中可见,可充电次数和放电深度有关,10%DOD时的循环寿命要比100%DOD的要长很多。当然
如果折合到实际充电的相对总容量:10%*1000=%*200=200,后者的完全充放电还是要比较好一些,但前面网友的那个说
法要做一些修正:在正常情况下,你应该有保留地按照电池剩余电量用完再充的原则充电,但假如你的电池在你预计第2天不可能
坚持整个白天的时候,就应该及时开始充电,当然你如果愿意背着充电器到办公室又当别论。
而你需要充电以应付预计即将到来的会导致通讯繁忙的重要事件的时候,即使在电池尚有很多余电时,那么你也只管提前充电,
因为你并没有真正损失“1”次充电循环寿命,也就是“0.x”次而已,而且往往这个x会很小。
电池剩余电量用完再充的原则并不是要你走向极端。和长充电一样流传甚广的一个说法,就是“尽量把手机电池的电量用完,
好用到自动关机”。这种做法其实只是镍电池上的做法,目的是避免 记忆效应 发生,不幸的是它也在锂电池上流传之今。曾经
有人因为手机电池电量过低的警告出现后,仍然不充电继续使用一直用到自动关机的例子。结果这个例子中的手机在后来的充电
及开机中均无反应,不得不送客服检修。这其实就是由于电池因过度放电而导致电压过低,以至于不具备正常的充电和开机条件
造成的。
3、对锂电池手机的正确做法
归结起来,我对锂电池手机在使用中的充放电问题重要的提示是:
1、按照标准的时间和程序充电,即使是前三次也要如此进行;
2、当出现手机电量过低提示时,应该尽量及时开始充电;
3、锂电池的激活并不需要特别的方法,在手机正常使用中锂电池会自然激活 。如果你执意要用流传的“前三次12小时长充电 激
活 ”方法,实际上也不会有效果。
因此,所有追求12小时超长充电和把锂电池手机用到自动关机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如果你以前是按照错误的说法做的,请你及
时改正,也许为时还不晚。
当然,在手机及充电器自身保护和控制电路质量良好的情况下,对锂电池的保护还是有相当保证的。所以对充电规则的理解才是
重点,在某些情况下也是可以做出某种让步的。比如你发现手机在你夜晚睡觉前必须充电的话,你也可以在睡前开始充电。问题
的关键在于,你应该知道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并且不要刻意按照错误的说法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