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护筒就是在进行人工挖孔桩的过程中,由于土质不稳定,施工钢筋混凝土护壁存在较大难度所以采用钢质的护壁对孔桩进行保护,防止塌孔避免影响施工进度及安全。钢护筒就是根据孔桩的大小用铁皮箍成的一个圆形的两头都是空的桶。
能稳定孔壁,防止坍孔,还可以隔离地表水,导向钻头,固定桩位,保护操作原地面等
一般比桩径大20-40cm,埋置深度视土的性状而定,平面位置的偏差不得大于5cm,倾斜度小于1%
在钻孔灌注桩中,常埋设钢护筒来定位需要钻的桩位。护筒为钢护筒,壁厚10mm,护筒定位时,先以桩位中心为圆心,根据护筒半径在土上定出护筒位置,护筒就位后,施加压力将护筒埋入约50cm。如下压困难,可先将孔位处的土体挖出一部分,然后安放护筒埋入地下。在埋入过程中应检查护筒是否垂直,若发现偏斜,应及时纠正。陆上护筒埋放就位后,将护筒外侧用粘土回填压实,以防止护筒四周出现漏水现象,回填厚度约40-45cm,顶端高度高出(水面)地面0.4-0.6m, 筒位距孔心偏差不得大于50mm
1、定位;2、保护孔口,以及防止地面石块掉入孔内;3、保持泥浆水位(压力),防止坍孔;4、桩顶标高控制依据之一;5、防止钻孔过程中的沉渣回流。
1 护筒内径宜比桩径大20~40cm。
2 护筒中心竖直线应与桩中心线重合,除设计另有规定外,平面允许误差为50MM,竖直线倾斜不大于1%,干处可实测定位,水域可依靠导向架定位。
3 旱地、筑岛处护筒可采用挖坑埋设法,护筒底部和四周所填粘质土必须分层夯实。
4 水域护筒设置,应严格注意平面位置、竖向倾斜和两节护筒的连接质量均需符合上述要求。沉入时可采用压重、振动、锤击并辅以筒内除土的方法。
5 护筒高度宜高出地面0.3M或水面1.0~2.0M。当钻孔内有承压水时,应高于稳定后的承压水位2.0M以上。若承压水位不稳定或稳定后承压水位高出地下水位很多,应先做试桩,鉴定在此类地区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的可行性。当处于潮水影响地区时,应高于高施工水位1.5~2.0M,并应采用稳定护筒内水头的措施。
6 护筒埋置深度应根据设计要求或桩位的水文地质情况确定,在粘土中不小于1.0m,沙土中不宜小于1.5m,一般情况埋置深度宜为2~4M,特殊情况应加深以保证钻孔和灌注混凝土的顺利进行。有冲刷影响的河床,应沉人局部冲刷线以下不小于1.0~1.5M。受水位涨落影响或水下施工的钻孔灌注桩,护筒高度应加高加深,必要时应打入不透水层 。
7 护筒连接处要求筒内无突出物,应耐拉、压,不漏水。
一、交底说明
护筒对成孔、成桩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钻孔前应设置坚固不漏水的护筒。护筒的作用:1、定位;2、钻孔导向;3、保护孔口,以及防止地面杂物掉入孔内;4、隔离孔内孔外表层水;5、保持泥浆水位(压力),防止坍孔;6、桩顶标高控制依据之一;7、防止钻孔过程中的沉渣回流;8、保持孔内水位高出施工水位以稳定孔壁。-
二、制作及埋设方法-
钢护筒用2~4mm厚的钢板焊成,长度2米,护筒的内径应比设计桩径大30~40cm,桩径125cm的护筒内径设置为165cm,桩径100cm的护筒内径设置为140cm,顶部侧面留一个15cm×20cm的排浆口。顶端对称焊有一对吊耳,用于装吊护筒及为防止下沉支垫方木之用。钻孔完成,可将护筒拔出重复使用。
埋设护筒是钻孔灌注桩的必须工序,包括挖土、放护筒、周边回填。护筒采用明挖埋设法:开挖前用十字交叉法将桩中心引至开挖区外。护筒埋设时应认真检查其平面位置及倾斜度,护筒底部和四周所填黏土必须分层夯实,并做好排水措施,可用锤击、加压或振动等方法下沉护筒,确保护筒埋设牢固。最后把桩位交叉引到护筒中心校验。-
护筒埋置完毕校验并请监理工程师检验,然后填写工序验收单上报。-三、操作要点-
1、在岸滩上护筒埋置深度:黏性土、粉土不宜小于1m,砂类土不宜小于2m,当表层土松软时,宜将护筒埋置在较坚硬密实的土层中至少0.5m;
2、在水中筑岛上的护筒,宜埋入河床面以下1m左右;
3、季节性冻土地区,护筒底应进入到冰冻线以下未冻土层中不少于0.5m。四、注意事项1、护筒平面位置埋设准确(偏差不大于
50mm);2、护筒顶面宜高出施工水位或地下水位2m,还应满足孔内泥浆面的高度要求,护筒排浆口应高出地面0.2~0.3m;
3、在旱地时还应高出施工地面0.5m,护筒底应低于施工水位0.1~0.3m;4、埋设护筒挖坑只需比护筒直径大0.5~1.0m;5、护筒四周用粘土夯填密实,护筒底必须在粘土层中,否则应填粘土并夯实,厚度不小于5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