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黄印章摆件
印章,是一种与中国书法、绘画密不可分的艺术形式,作为传统雕刻和书法融合的艺术,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篆刻历史。由于印章独具特色,所以在古玩鉴赏领域和古玩市场中一直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虽然和时下热火朝天的瓷器、书画收藏相比,印章收藏似乎显得曲高和寡,高深莫测,但是从市场表现来看,印章市场正处于复苏觉醒中,已然卯足全力将成为艺术品市场的新亮点。
谈田黄精辟,论“六德”各有千秋
田黄亦为田石——产于寿山乡内外洋的溪田中。上有坑头洞,洞旁有溪,长约数里,即寿山溪。通常以溪水所灌溉的水田范围,作为出产田石的界限。田黄指黄色的田石。上坂、中坂、下坂、碓下坂的溪田中,及沿溪而下数里至双溪皆可掘得,占田石产量最多。各坂的田黄色质微有区别:上坂多偏嫩而清淡;下坂以下多偏硬黝;中坂的色质为好。其黄色之浓淡各有千秋。
其品种根据产地不同,分上坂、中坂、下坂、碓下坂及搁溜田等,其中中坂所产田石尤佳。色分红、黄、白、黑等。红者曰“红田”,黄者称“田黄”,白者呼“白田”,黑灰者谓“黑田”。另有外白内黄的“银裹金田”、外黄内白的“金裹银田”、外裹黑色薄皮的“乌鸦皮田”。
田黄的肌理,基本上是指并非百分之百,而是也有个别与特殊。皆隐有细萝卜纹,且疏密罗列极其有致,条理绵密而不乱,或若新出萝卜,或似鲜剖柑囊。这是田黄石的普遍特性,也是辨别田黄的主要持徵之一。田黄的肌质愈细腻、色泽愈浅、愈透明,其萝卜纹也愈明显。故白田的萝卜纹,往往最为好看。也有一种田石,萝卜纹极隐、极细、极不显眼,色质亦很纯优,为最凝灵的田石之一(见第76页),唯皮相易与某些掘石相类,故而往往惑而却之。田黄因其品类各异,即先天因素(出自田坑附近各不同矿床)之差异。所以萝卜纹粗细有别,纹理亦随之而异。其萝卜纹,或似高山冻,纹理清晰如网;或似质地细结的杜陵,纹理细隐;或似杜陵中不规则之结晶状条纹;或似坑头细腻而通透几乎不见纹理;或如坑头中之碎棉絮状纹:但田黄之纹,远比它们更细密、更隐约。
前人对田黄肌质的品评,已有精辟的论定,认为田黄具有:温、润、细、结、凝、腻之“六德”;并以此作为评判田黄石或它石的等级标准,也通过这“六德”来识别田黄的真伪。温润是田黄的重要特征之一。各色田石,即使是白田或黑田,灯下透照石心皆泛黄红之光,宝气灿烂,此为“温”,唯田石独有。虽寒冬腊月,亦感温存有情,此说有文采,却缺知识、少科学、理论性不足,易起误导作用。人手可亲。田黄石,手感脂润,仅芙蓉石与之相近。常年不上油,亦不燥不变,一经摩挲便觉油光欲滴。田黄与他石相比,质地细腻而凝嫩,这又是它的一大特征。它兼具有寿山的山坑、水坑及各类石种的最优秉性。其不松、不绵胜水坑;不脆、不涩胜山坑;不硬、不燥胜山石。
印章拍卖屡创天价
印章,凭着其自身材质、印文篆刻等独特优势,颇受玩家及专业人士认可的同时,也为中国拍卖业带来了新亮点。
近年,随着印章拍卖的兴起,名家篆刻、印章逐渐为藏家所关注,市场行情也在不断攀升。然而多年来名家篆刻、印章在拍卖市场中因为藏品鉴定、征集等各方面原因,一直是零星地依附于文玩杂项专场之中,使得印章收藏很难成为系统性的收藏。
在北京古天一去年秋季拍卖会上,经清末民国大收藏家龚照瑗、龚心钊父子收藏的一件清代田黄印章经过多轮竞拍,以1500万元落槌,加佣金总成交价为1725 万元。据悉,此田黄印章质地纯正、体量硕大,总重量约148.8克,在存世田黄方章中极为少见。无独有偶,在西泠秋拍中,一尊重量约为108克的“清早期 田黄石七宝罗汉像”也拍出了931.5万元的高价。
现田黄石日渐稀少价格扶摇直上,易金三倍之说早已过时。拍卖市场上田黄石价格火爆,一方几十克重的田黄旧印动辄几万、十几万元,件头稍大的上品,可以卖到几十万、上百万元。自2005年以来,顶端寿山田黄的价格从5000元~6000元/克翻了四五倍,到高价达每克15万之众!一切艺术品在到达必定高度都也许发生泡沫,但顶端寿山田黄资本有限,报价还有很大上升空间,所以对收藏田黄的藏家有很大的吸引力!
文中此上品的田黄印章摆件,上镌刻高山流水画面,极为生动形象,一面下方镌刻“壬辰秋栗夫”五字,印章光洁素雅,均匀纯净,品质完美。用手抚摸,其质温润宛若少女之玉肌,极具妩媚亲近感。把玩摩挲间,凝腻如脂,恍若软玉在握。外表一层自然的包浆,颜色略深,当为岁月凝练,古韵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