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堂”款错银鼎式炉,高约20.6厘米,口径约15厘米,重四斤八两。鼎式炉青铜器造型,圆口、方唇、立耳,三圆柱,炉唇沿下满饰万字纹、蕉叶纹,万字纹中间开光饰佛家法器。底部错银“玉堂”二字款。此器颇具鼎体的圆润秀雅,表呈海棠红色,光泽温润含蓄,工艺水平高,为宫中阵设器。
铜炉体积太大也不一定就好,因为用于庙宇神堂的大型铜炉往往制作粗糙,但用于文房的铜炉,由于文人专门订造,所以用料精,工艺好,大多是品位高的精、逸、妙、佳品,甚至是。而私款铜炉大部分属于官宦世家或富贵人家的文房用具、府内祭器,是专门铸造,所以属孤品,后有喜欢其传世的款名,亦有后记,但不会批量生产,所以形制好、铜质精、皮色佳、款字优的私款炉,其文物价值、艺术品位和市场价值极高。
铜错银香炉收购价格有多少,铜错银香炉去哪里交易收购快
上海古玩展览服务有限公司近几年对铜错银香炉市场分析估价:
清铜错银丝龙纹双耳香炉价格:RMB日期:
铜错银丝卷云纹桥耳香炉价格:RMB日期:
铜错银丝卷云纹桥耳香炉价格:RMB日期:
清铜错银兽面纹香炉价格:RMB日期:
铜错银丝卷云纹桥耳香炉价格:RMB日期:
近几年铜错银香炉市场行情价格:
清铜错银龙凤纹香炉价格:RMB日期:
清铜错银丝香炉两件价格:RMB日期:
清铜错银四鼎式香炉价格:RMB日期:
清铜错银龙凤纹香炉价格:RMB日期:
铜错银丝卷云纹桥耳香炉价格:RMB日期:
玉棠清玩主人为明权臣严嵩之子尧蕃之号。据赵如珍在《古玩指南》中称,凡严氏之炉皆劫取堂炉之无款者充为自有,非其所制。故玉堂清玩之炉,不得列在仿制之内也。当代藏家王安襄对玉堂款炉亦有研究,可查阅其《自珍集》。
但是此炉从铜质和银丝错法,定为清代仿制。仿制精细,不亚明朝宣器,见清代人对玉棠清玩主人监造之炉的珍爱。
铜香炉中精品便是大明宣德炉。据史料记载,宣德炉为中国史上次运用黄铜铸成的铜器,其具备四十多种色泽,器型周正,线条简洁,端正静雅,气度沉稳,从而将铜香炉艺术推向历史巅峰。著名收藏家王世襄所藏的一座“崇祯壬午冬月青来监造”款冲天耳金片三炉,在2003年中国嘉德秋拍时仅以166.1万元成交,到2010年北京匡时秋拍时则以1,512万元成交,在7年时间内增值9倍。近几年,则更增长火爆。
香炉是古代一种鼎炉形器物,旧时庙堂里的香炉大多为铜、铁铸成,有些器型较小的香炉是用玉、石、陶、瓷、木、铜等制成。有盖的香炉可内置香料,点燃后香雾烟气自盖孔中袅袅升腾弥漫、时聚时散,给人以无限遐想。初人们用香炉仅仅为了礼仪,将所穿衣物薰香;也有文人雅士喜欢在书房内焚上一柱香,营造“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意境;后来无盖香炉出现,逐渐演变为用于焚香祭拜。在古代,焚香祭拜时通常用的都是三香炉,而在汉代前,我国就出现过以陶、瓷、铜、铁、瓦为材料制成的香炉;到了元末明初,随着铜器铸造业的迅速发展,其它材料的香炉逐渐被铜制香炉所取代,明代宣德年间是铜香炉制作的巅峰阶段。
明朝宣德皇帝在位时,颇爱艺术品制作,为得一精品的铜炉,责成宫廷御匠吕震和工部侍郎吴邦佐,参照皇府内藏的柴、汝、官、哥、均、定名窑瓷器的款式,及《宣和博古图录》、《考古图》等史籍,精选出符合适用对象、款制大雅的形制绘成图样。经过筛选确定后,再铸成实物样品让宣德皇帝过目,满意后方准开铸。宣德炉是中国历史上次运用黄铜铸成的铜器。宣德皇帝亲自监督了整个制作过程,并下令从暹逻国口一批红铜。为保证香炉的质量,工艺师挑选了金、银等几十种贵重金属,与红铜一起经过十多次的精心铸炼,成品后的铜香炉色泽晶莹而温润,实为明代工艺品中的珍品。宣德炉的铸造成功,开启了后世铜炉的先河,在很长一段历史中,宣德炉成为铜香炉的通称。宣德三年利用这批红铜开炉共铸造出三千座香炉,以后再也没有出品,这些宣德炉都深藏禁宫之内,普通百姓只知其名未见其形。经过数百年的风风雨雨,真正宣德年间铸造的铜香炉极为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