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亚醜钺的发现对于研究商伐东夷有重要意义,商朝就是因为伐东夷而大伤元气并导致最后灭亡的。并且,这个考古发现,还间接地把山东省会济南的城建史提前了800多年。
发现:三四十米的大墓让考古学者“大吃一惊”根据公开的资料,山东省博物馆收藏有三件“国宝级”文物:戗金云龙纹朱漆木箱、戗金云龙纹朱漆长方盒(2件)。但当记者去省博物馆进行“镇馆之宝”系列报道采访时,博物馆有关人士为记者的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的,却是1965年在青州出土的商代亚醜钺。
《尚书·顾命》:“一人冕,执刘,立于东堂;一人冕,执钺,立于西堂。”《周礼·夏官·大司马》:“若师有功,则左执律,右秉钺以先。”郑注:“律所以听军声也,钺所以为将威也。”钺还是法律的象征和刑具。《汉书·刑法志》:“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逸周书·克殷》中说,牧野战后,武王入纣宫,对纣和二嬖妾的尸体各射,又用轻吕剑刺之,最后用黄金钺斩纣头,悬于太白旗,用铁钺斩二妾头,悬于小白旗。纣和二妾虽已死,仍免不了箭射、剑刺、钺斩和枭首的惩罚,砍头所用之钺因受刑者身份地位不同,而有黄钺、玄钺之别,这应是当时的法律制度在刑具上的反映。
人面铜钺现在还值钱吗,人面铜钺在市场上的价值怎么样
本公司近几年对人面铜钺市场分析估价:
青铜钺两件-估价:245万 日期:
青铜钺-----估价:222万 日期:
铜钺估价:299万 日期:
青铜钺两件-估价:177万 日期:
春秋青铜钺-估价:181万 日期:
青铜钺-----估价:252万 日期:
明正统年铜铳,铜钺,商末周初礼器,长31.7厘米,宽35.8厘米,肩宽30.7厘米,重4.9千克,出土于山东省青州市(原益都县)苏埠屯。(国家博物馆供图)
苏埠屯墓葬的形制、器物组合及器形特征均与典型商文化有许多相似之处,说明“亞醜”国族与商王朝有着密切的联系,有学者认为是当时今青州市境内最为强大的方国,是商的重要同盟,也有学者认为是属于商代被征伐的“东夷”族属,更有学者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商末周初此地为薄姑氏所居,因此铜钺等青铜器或为薄姑氏遗存。
近几年人面铜钺市场行情价格:
人面铜钺两件估价:180万 日期:
兽面纹铜钺-估价:170万 日期:
青铜钺两件-估价:266万 日期:
春秋青铜钺-估价:272万 日期:
青铜钺-----估价:241万 日期:
青铜钺-----估价:127万 日期:
清乾隆御制青玉前赤壁图山子,此外,也有少数学者认为苏埠屯出土器物虽以“商式”器为主,但也有部分“周式”器,因而认为苏埠屯墓地的年代是商王朝灭亡之后,或者“从商代到周代的过渡期”,而铭文“亞醜”或可释读为“亞妻(齐)”,因而推测苏埠屯遗址可能是史载齐国第一代国君太公望(师尚父,俗称姜太公)初建国时的重要都邑——营丘,苏埠屯大墓或为齐侯墓地。
在钺身凹入的方框中饰一浅浮雕的大兽面,兽面的上部有长条眉骨与下面的鼻准线相连,将兽面分成对称的两部分。高耸而华丽的兽眉由节状纹和“T”形云纹叠摞而成,“臣”字形眼,眼珠作半球形凸起,眼梢和眉梢相合呈宽带状,向外平出后上折,又回卷内勾,鼻两边各用两个半环形齿状纹表示牙齿,中间的镂孔作口腔,口的外侧各有一倒置的夔首,夔身和上扬的眉梢共用成一体,框内的左右两下角是竖置的足爪。从纹饰整体上看,它是一个图案化了的、作趴伏状的怪兽的正面形象。
钺由新石器时代作为复合生产工具的穿孔石斧演变而来。斧用于战斗后,人们便将它的刃部放大,名之为钺,“钺者,大刃之斧也”。钺还有另一特殊用途,即作为王权的象征物。早期甲骨文字中,“王”字的象形颇像钺之形,王字下面一横写作月牙形,像钺之刃口。《史记-周本纪》载,周武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向纣王兴师问罪,纣王战败后,周武王用铜钺斩下纣王头颅,悬于白旗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