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元青花就有一种莫名的神秘,或许是因为元青花是名品名声太大却所见者少。就“青花”这个名字本身其实就是极富意境的。青花其实是一种釉下的蓝彩,但是与其他中国古代陶瓷品种不同,她没有用工艺本身来命名,比方同样创烧于元代,以金属铜元素为呈色剂为彩料绘于瓷器胎坯表面,再罩上一层无色透明釉,然后在1350℃以上的高温还原焰气氛中一次烧成,被称为“釉里红”。然而同样的流程,仅仅是将成色剂换成了含氧化钴的矿物颜料,这样的青花瓷却并未叫做“釉里蓝”。这被许多学者认为是中国人赋予青花瓷的遐想,所以起了一个极富意境的名字。元青花的神秘,其比较重要的一点或许在于它没有经过缓慢地孕育过程和在襁褓中成长历练,而是忽然成熟,以至于登峰造极,里程碑式地被学者和藏家追捧。笔者曾经采访过一位香港资深瓷器收藏家,问及是否有元青花精品,他回答说:“很遗憾,一直以来都想找到一件好的元青花,但是很难,明早期的青花都难找,更不消说是元青花了!”
盛名之下,一方面收藏者追逐元青花,另一方面又存有许多疑问。首先是存世量,有人说多,有人说少其次是市场价位常被津津乐道。2005年7月,一件鬼谷子下山元青花大罐拍出了2.3个亿,创下当年中国艺术品世界纪录。然而高价光环之后再没有锦上添花,不要说冲击亿元了,破千万的也寥寥可数。这又是什么原因呢恰巧本季佳士得秋拍也征集到了几件早期青花瓷器,借此机会来聊聊元青花。
元青花 到底有多少
权威书刊多载言:元青花仅有几百件存世,目前全世界收藏元青花瓷器最丰富的机构,一是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托普卡比宫博物馆,有40件;二是伊朗国家博物馆,有32件。但是如果你留意市场,虽然每年元青花在拍场出现不是很多,但还是能窥见它们的身影。如果跟藏家、经销商聊天,他们中很多人也表示曾经经手或者收藏过元青花。甚至一些铲地皮(行话:活跃在最底层的古玩贩子)也说曾经与在这种青花瓷有一面之交。当然,这里已经屏蔽了那些信誓旦旦的国宝帮。那这究竟元青花到底有多少存诸于世
目前学术界已形成共识的是:元青花主要作为外销瓷,销往中东、西亚、南洋等地区。作为外销和日用器的青花瓷,元代的生产量应该是大的。但是元代的制瓷工艺远不如后来的明清时期,因此烧得不好或者烧坏了的情况很常见,精品在当时就少。元代()距今有六七百年的时间,遗存方式主要是出土(出水)或传世,相较明清,其传世作品少之又少。加上元青花绝大部分是日用器,外销亦是供给外国人使用的,使用中损毁的情况也不在少数,这便是我们今天解释元青花存世量不多的主要原因。那些被全球博物馆或著名收藏家视若珍宝的元青花除外,尚有幸免于战乱和人为损毁的元代青花瓷器则为数不多。由于当今艺术市场挑选瓷器的苛刻,能够“混迹”于流通领域的元青花算来也就几十件了。佳士得瓷器及工艺品部主管曾志芬介绍说:“就元代青花瓷而言,其实存世量还是挺大的,因为当年的产量大。但是真正的精品少。我经手过的元青花里非常少有品相完好的,当年创纪录的鬼谷子下山也是有瑕疵的。而且此前的荷兰藏家对此缺乏重视,把它用来装DVD了。这次我们征集到的 3308号拍品 元青花开光虫草杂宝纹八方瓶 ,一路追查来源的,发现它在上世纪60年代被美国人从中东买去。不过,他带到美国之后就将它钻一个洞用做台灯基座。在他们看来,这只是一件很漂亮的瓷器,而没有意识到它有多么的珍贵和重要。
元青花 到底有多贵
元青花在市场被热捧首先要感谢日本人。早在在70年代末,中国人还没有认识元青花的时候,咨询热线日本人就开始疯狂地购买元青花了。曾志芬依据多年观察市场的经验提到,日本人收藏瓷器有三个重点:唐代、元青花、万历五彩。日本博物馆很早就在找元青花,导致元青花早年的市场价就已经相当不菲了。这个态势一直持续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但那一时期由于台湾人仿造了很多元青花,而大大的打击了市场信心,使元青花在市场上沉寂了一段时间。随着学者对元青花的研究更加深入,加上2005年鬼谷子下山以2.3亿元创造了纪录的剧烈刺激下,元青花又开始成为新一轮市场追逐的对象。
咨询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