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镜在每个时代大概有哪些特点?
唐代的高锡镜,它的每一个连珠纹,每一个鸟的羽毛,一粒一粒,一根一根的非常清晰,它的锈不可能生出大块的红绿锈,这个是高锡镜的特点。然后宋的铜镜还是比较多的,宋是大量民间的镜子,宋的时候镜子已经走向千家万户了,宋代的湖州镜非常知名。宋代的青铜镜多,再往后就少了,元没有多少,明清还有,它们这个铜的颜色是不一样的。宋代的青铜镜的铜是发红的,青铜中铜的成分多一点,锡和铅少一点。明代铜镜发白,加了一些锡,甚至还加了一点锌,所以会发白。清代的青铜镜是发黄。也就是宋红明白清发黄。
唐代的青铜镜是辉煌的,我要讲的是高锡镜,锡含量高就很容易把纹饰铸得很精美,不容易生锈,可是有一个缺点就是容易碎,不容易传承下去。还有一种就是普通的青铜镜,锡含量低,不容易碎,缺点是镜子不够亮,纹饰不精美。因此特别有钱的人会追求高锡镜,普通些的人家就会选择普通的青铜镜。高锡镜和我们所使用的镜子照起来是完全不一样的使用感受,人影会有一种非常深远的感觉,就像幽灵一样。
问题二:传世品和出土的青铜器在研究或价值上有什么区别?
首先说价值方面,青铜器呢,现在,传世品卖不出价,传世品表面都做过一定处理了,好多人辨不出真伪来,而且传世品江湖上看的也少,所以他们没有,接受的人少;出土的,虽然一直在打击不许买卖,但是出土的他们会识别。从上来讲呢,不管是传世品还是出土的,价格不是按这个分的,而是按照器物本身的时代,铭文是不是够多,皮壳是不是够好,在古书中是否有记载来确定其价值。其次从研究上来讲,出土的比研究,什么地方出土的,器型是什么样,纹饰风格和铭文内容是什么样,都容易认定;传世品就比较难,因为传世品失去了当时出土的记载,失去了当时出土的情况,那个时空已经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