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罐中部用釉里红分别绘有扁菊纹、西番莲纹及串珠牡丹纹,这些纹饰均为为元代人喜绘的题材。此外,何伯收藏的这件釉里红小罐所绘的卧莲纹图案,更是其一大特征。此图飘逸潇洒,画工灵动,为熟练艺人所绘。用放大镜看,釉里红中少量气泡有或乳白或桔黄或紫色等的结晶物,这是元代釉里红的特征之一,现代仿品无此特征。胎质细腻滋润,洁白而微有黑色小颗粒,为元代景德镇麻仓土的特征,麻仓土早已用尽,现代仿品无此特征。
青花釉里红始烧于元代中期景德镇。元代青花釉里红在创烧时期烧造水平并不高,呈色也不纯正。后来烧造水平提高,能够成功地烧造出青花釉里红,无论是青花的发色,还是釉里红的呈色均较为纯正。到元代末期,随着社会的动乱,经济衰退,瓷器的烧造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又出现像最初的釉里红呈色不鲜艳,甚至发灰、发黑现象,青花呈色也由明丽的靛青变为灰暗的色调
釉里红瓷器私下交易哪权威 咨询热线:
本公司近几年对釉里红瓷器市场分析估价:
明洪武釉里红龙纹胆瓶估价:271万 日期:
釉里红凤穿牡丹纹刻花扁壶-----估价:284万 日期:
明洪武釉里红龙纹胆瓶估价:270万 日期:
明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估价:265万 日期:
釉里红云龙纹大口梅瓶估价:259万 日期:
人物釉里红辅首大罐估价:192万 日期:
釉里红瓷器图片大全,由于青花着色剂是钴,釉里红着色剂是铜,二者性质不同,烧成温度以及对窑室气氛的要求也有差异,因此两者施于一器,而且红、蓝呈色均恰到好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釉里红的呈色因烧成气氛的优劣而异,有的红的鲜艳,有的深沉发暗,成紫红色,有的浅淡发黄,有的发黑,成为釉里黑,只从花纹线条的边沿晕染地方隐隐看到一点红色。由于铜元素活跃,对烧成气氛特别敏感,因此比青花的钴蓝更容易浸漫晕散。有的图案略有浸漫但花纹清晰,浸润的红色起烘托作用,自元代景德镇窑创烧以来,明清皆有烧造。
釉里红,瓷器釉下彩装饰手法之一,创烧于元代。是将含有金属铜元素为呈色剂的彩料按所需图案纹样绘在瓷器胎坯的表面,再罩以一层无色透明釉,然后入窑在1350℃以上的高温还原焰气氛中一次烧成。
近几年釉里红瓷器市场行情价格:
明洪武釉里红菊花纹棱口估价:272万 日期:
釉里红凤穿牡丹纹玉壶春瓶-----估价:148万 日期:
明洪武釉里红云龙纹双龙耳瓶---估价:239万 日期:
明洪武釉里红缠枝莲纹执估价:103万 日期:
明洪武釉里红龙纹胆瓶估价:233万 日期:
代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罐估价:247万 日期:
釉里红的特点,元代青花瓷罐“鬼谷下山”,高27.5厘米、直径33厘米,罐上画的是战国著名学者鬼谷子一行下山的情景,画风细腻,构图取材自同时期的木刻版画。元代青花瓷罐“鬼谷子下山”据说,绘此图案的元代青花罐只有七件,此罐是此前没有任何纪录的第八件。
釉里红瓷创烧于元代,但数量极少,可谓凤毛麟角。原因是铜离子对温度极为敏感,在窑炉中火候不到,呈现黑红色或灰红色;火候销过铜离子便挥发,从釉层中逸出,呈现特有的飞红现象或干脆退色,纹饰不连贯。当时烧柴窑很难控制窑温,只有凭把桩师父的经验与取出火照对比,无法大规模生产。而且元人尚白,汉人尚红,民族认同感也有别,所以釉里红产量一直很小。
市场分析:
自从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以来,明代釉里红瓷品在国际拍卖市场上价位扶摇直上。1986年,一件明洪武釉里红牡丹莲花纹大盘在香港以940万港元为日本人拍走,据专家估计,此品当今若再上市拍卖,价位当在2000万港元以上!1989年,一件釉里红牡丹菊花大碗更以2035万港元的创世界纪录价位在港拍卖成交。这一价位不仅是釉里红瓷品和明瓷拍卖之最,也是中国文物艺术品在国际拍卖市场上所创高价位纪录之一。至今,釉里红瓷品在国际拍卖市场的高价位一直保持稳定状态,几乎每件釉里红瓷品,都能在拍卖市场上以不低于百万港元的价位成交!
盘古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提供藏品估价、拍卖、私下交易、出售 藏鉴定定私下洽购安全保障服务咨询: 专业鉴定+透明交易+真实价格+给客户提供高额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