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硫酸镁
重庆硫酸镁用于治疗子痫开始于1906年,学者Horn在德国首次硫酸镁用于控制子痫发作时的抽搐,取得满意效果。20年后学者Lazard和Dornet在美国洛杉矶分别推广了静脉和肌内注射硫酸镁的方法,此后硫酸镁多与镇静剂或降压药交替使用。直至1951年,学者Pritchard提出单纯使用负荷剂量硫酸镁,使硫酸镁快速达到有效血镁浓度,并总结了221例治疗效果,孕产妇死亡率降至0.45%,围产儿死亡率降至10%。
受访专家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妇产科教授 林其德
产前子痫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一种特殊、严重的临床表现。妊娠期高血压并发脑出血较为罕见,但子痫却是妊娠期颅内出血最常见的产科原因。
子痫发作时,容易引起呼吸暂停、血氧饱和度下降,脑组织缺血缺氧、水肿,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患者容易产生躁动并出现骨骼肌的强直收缩,从而导致胎盘早剥和其他损伤。以上两种病理生理变化是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同时由于子宫-胎盘血流灌注不良,以及抽搐发作时全身组织缺氧,使胎儿胎盘血循环中的氧含量明显下降,更易导致胎儿窘迫甚至胎死宫内。因而有效地防治产前子痫是减少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母婴死亡的重要方式。
在2011年第二届粤港澳琼围产医学学术论坛上,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妇产科教授林其德指出,硫酸镁经过反复临床研究证实,目前仍是用于妊娠高血压患者控制子痫和预防子痫发作的首选药物。而硫酸镁的用药方案则须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来具体制定。
快速冲击 缓慢维持
硫酸镁用于产前子痫主要分为控制子痫发作和预防子痫发作两个方面。
产前子痫发作时,林其德建议首选静脉用药,首先应用负荷量又称冲击量,25%硫酸镁20mL(5g)加入5%葡萄糖液20mL内,15~20min内快速静脉滴完,使血镁浓度在15min内可达有效治疗水平(1.8~3.0mmol/L)。随即用5%葡萄糖液体500mL内加入25%硫酸镁30mL(7.5g)静脉滴注,滴注速度控制在每分钟25~30滴,静滴2组相同的含7.5g硫酸镁液体,5h滴完1组,2组液体10h滴完,基本维持每小时输注硫酸镁1.5g以维持血镁浓度。
重度子痫患者第一个24h硫酸镁可用到25~30g,但须注意控制输入量速度,维持静滴时最快滴速不宜>2g/h。
患者夜间睡眠时可将静脉滴注改为臀部肌肉注射,用法:25%硫酸镁20mL +2%利多卡因肌注。此方法可连续使用数日,直至患者症状缓解及血压获得控制。
预防子痫发作方面,硫酸镁主要适用于子痫前期和子痫发作后防治再次发作,其负荷剂量和维持剂量与控制子痫发作相同,但用药时间须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灵活掌握。林其德指出,硫酸镁用于预防子痫发作,一般按维持剂量每天静滴6~12小时即可,24h硫酸镁的总输注量不宜超过25g。用药期间须每日评估患者的病情,以决定是否继续用药以及增减剂量。
监测3指标 防治镁
目前临床常用的输注用硫酸镁的分子式是MgSO4-7H2O,分子量是246,每1 g硫酸中含镁元素98 mg。硫酸镁注入体内后血镁浓度的高低,依据药量在体内的分布和肾脏排出的镁离子量而改变。静脉注射硫酸镁4 g后,血镁浓度在15分钟内可达2 mmol/L,但很快下降,1小时内下降至1.2~1.6 mmol/L,1.5小时内,50%的硫酸镁转运至骨和其他细胞内,约4个小时,50%输注的硫酸镁由肾脏排出。血镁浓度与每小时输注的药量,输注速度和孕妇体重及肾功能密切相关。血镁浓度同时也与硫酸镁的毒副反应密切相关,硫酸镁防治子痫的有效的治疗浓度1.8~3.0 mmol/L,而当血镁浓度超过3.5 mmol/L时又可发生毒副反应,所以硫酸镁防治子痫的缺点就是其有效血镁浓度与中毒血镁浓度相当相近。
因此,林其德建议临床医生在输注硫酸镁之前,都要事先检查患者的呼吸、尿量及膝反射3项指标是否正常,即呼吸>16次、尿量>25 mL/h或600 mL/d、膝腱反射存在时才能对患者进行硫酸镁滴注。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应着重观察患者的呼吸、尿量、膝反射情况的变化以及相关临床表现,注意早期识别高镁血症,并积极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