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赶上宜兴紫砂厂招工,凭借着对紫砂热爱的天性,和可以继续“玩泥巴”的兴奋,小学毕业的他到厂里做学徒工。3年学徒,正是鲍志强全面、系统、深入了解紫砂壶制作工艺的3年。与其他的紫砂壶艺术大师相比,鲍志强的入门路走得最漫长,学习得最系统。
尤其难得的是,出自大师的精品紫砂壶中,不仅数量颇多配有作者证书,而且还有不少著录出版,传承有序。如顾景舟作品《墨缘斋景记朱泥壶》、《三线咖啡壶》均著录于中国紫砂博物馆出版的《壶容乾坤·中国鼻烟壶紫砂壶珍品展》,顾景舟作品《藏六壶》曾刊登于《福建收藏》(第一期)封面。
本公司近几年对鲍志强紫砂壶市场分析估价:
鲍志强石瓢紫砂壶价格:日期:
鲍志强有余金砂璧壶价格:日期:
鲍志强有余金砂璧壶价格:日期:
鲍志强乳鼎壶价格:日期:
鲍志强绿泥椿价格:日期:
鲍志强绿泥椿价格:日期:
鲍志强紫砂壶哪里鉴定收购价值高,2018年鲍志强紫砂壶市场火爆吗
鲍志强紫砂艺术馆,不久后,台湾经济的衰退使紫砂壶的价格下降,不过到了2003年,大陆的消费群体增加,宜兴紫砂再次稳步上升,从2007年开始,这股紫砂热潮开始在内地市场蔓延,紫砂壶已经成为国内高净值人群谈论最多的收藏门类之一。自2008年中国嘉德在秋拍中开辟了第一场紫砂壶专场拍卖,2010年,顾景舟制、吴湖帆题书画的一把“相明石瓢壶”拍出了1232万元的高价,也是从这时候起,伴随着一股“顾景舟热”,国内资本市场掀起了对中国传统紫砂壶的狂热追逐。2010年,央视报道的“假紫砂”、“毒紫砂”的,不仅没有让宜兴紫砂受到影响,在顾景舟拍卖的市场效应下,反而促使宜兴紫砂各级工艺师们的身价水涨船高,以每年百分之几十甚至是数倍的增长。
近年来,紫砂再度兴起,在鲍志强的家乡,家家户户几乎都开起了小窑厂制作紫砂壶。他从不认为这是件坏事,不仅富民,而且很多大学毕业生从零开始学做壶。这能让这门中国传统手工艺后继有人。
当代名家紫砂壶作品,在艺术品交易市场上的价格逐年攀升,向鲍志强“讨壶”的人也不在少数,也让鲍志强找到了制壶的新乐趣。鲍志强常在家里开雅集,请三五个朋友一起品茶,这些人不乏当代的书画家。文人们的“交易”通常是书画家们赐“墨宝”,而鲍志强则将这些“墨宝”再现到形态各异的紫砂壶上。至于壶最终归谁所有,“这就是礼古玩来了。”鲍志强说。
近几年鲍志强紫砂壶市场行情价格:
鲍志强莲子壶价格:日期:
鲍志强莲子壶价格:日期:
周桂珍制、韩敏书画、鲍志强---价格:日期:
鲍志强金声玉振价格:日期:
鲍志强绿泥椿价格:日期:
鲍志强有余金砂璧壶价格:日期:
鲍志强紫砂壶仿品,1946年出生的鲍志强,童年是从玩泥巴开始的。在他生活的村镇上,很多家都有小窑,他算是地道的“窑厂人”,看着邻居中有人把土和成泥,做坯,再烧,最后变成一把漂亮的紫砂壶用来品茶,让他觉得很好奇,“与紫砂结缘,跟很小时受到小窑厂的熏陶有关,环境产生兴趣。”鲍志强说。
展览还展出了鲍志强大师二十位弟子的精品力作。他们的创作也各具特色,师鲍而不囿于师法,自开天地,磨砺出独特的艺术观念和表现手法。曹亚麟作品充分利用紫砂独特的制作装饰工艺,以现代的设计创新紫砂理念。黄自英作品以光素器为主,近四十载的陶刻技艺修炼出宠辱不惊的风范;范建军以诗书画入壶,综合多种装饰技艺,创作设计出的高水准紫砂作品,多次获得省、奖项;鲍燕萍作品古朴大方,端庄凝重,融传统与创新于一体;周志君独特的创作设计能力,多件作品获得金奖;出身于紫砂世家的范泽锋,在创作紫砂技艺上又潜力于宋代五大窑及建窑的研究制作,特别在对汝窑及天目釉的识别上独树一帜……他们在经过反思锤炼后,创造出极具文化意蕴又独具创新的紫砂艺术风格。
鲍志强坦言,匠人凭借后天的努力实现起来不难,但是做“文人壶”,还要有些艺术天分。
鲍志强的作品中,他本人最喜欢一把名曰“五代诗文留香”的八方型茶壶,作品巧妙地将中国古典文化中的诗词、书法、篆刻融为一体,壶体上分别镌刻了唐、宋、元、明、清5个朝代诗人赞茶的诗文。“用他品茗,散发的是书香与茶香。”鲍志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