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口沉银——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亮相,该展不仅是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在中国首次公开全面的展示,也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全国考古发现系列展的首个展览。其中“西王赏功”钱在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发掘之前,“西王赏功”钱存世量极少,且真假难辨。此次展览中的“西王赏功”金、银钱为考古发掘文物,铜钱则为国家博物馆馆藏传世文物。
2011年北京嘉德拍卖公司一枚银质西王赏功,直径50.4毫米,重37.8克。基础估价10万元,最终成交55.2万元整。近几年随着古币市场的火热,由于西王赏功真品存世极为稀少,随着江口沉银遗址的发掘,民间收藏的西王赏功也随之面世,价格更是不断创造新的记录
西王赏功大钱分金、银、铜三品,大小不一,钱面文字“西王赏功”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字体浑朴,笔画挺拔,边廓精整。
国内近几年_西王赏功_交易参考价格
明末“西王赏功”铜成交价:RMB成交日期:
西王赏功金钱成交价:HKD成交日期:
西王赏功银样币成交价:RMB成交日期:
西王赏功鎏金银制手雕花钱---成交价:RMB成交日期:
西王赏功钱币成交价:RMB成交日期:
“西王赏功”银、成交价:RMB成交日期:
记载中
“西王赏功”金钱,发现2枚。一枚为著名的钱币收藏家蒋伯薰于上世纪20年代末在四川省成都任职时收藏,直径49毫米,穿径11毫米,金灿如新,光彩夺目,华美富丽,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另一枚金钱面市后,被无知者熔毁。
“西王赏功”银钱,有记载先后发现5枚。第一枚为清末民初金石收藏家申砚丞秘藏,后人亡物散,湮没于历史长河之中;第二枚为钱币收藏家罗伯昭1933年用重金购得,该钱银色熟旧,黑锖斑灿,后捐赠给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第三枚为朱活《古钱新典》中介绍,近年在甘肃省南部的武都县农村发现,但无人见过芳容;第四枚见于《中国民间钱币藏珍》一书介绍,为浙江省湖州一钱币收藏家陈氏珍藏;第5枚既是此品,初发现时误以为是一枚铁钱,锈迹斑斑,经打磨后才发现是银币,此币直径51毫米,大字宽缘,经蒋文光等专家鉴定,一致认为是一件难得一见的无价珍品。
“西王赏功”铜钱,先后发现3枚。一枚为上海张叔驯收藏,后张远走异乡,下落不明。一枚为上海收藏家孙鼎先生收藏,后捐赠给中国历史博物馆。还有一枚为天津市历史博物馆藏品。 蒋文光先生说过,西王赏工作为古钱珍品,能够一睹芳容并进行鉴定感到非常高兴,银西王赏功多年未见,现在能够见到实乃一件幸事。
彭山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项目于2017年1月5日启动,截止3月15日已发掘面积10000余平方米,共出水文物10000余件,包括西王赏功金币、银币,大顺通宝铜币,金册、银册和银锭,同时还有戒指、耳环和发簪等各类金银首饰,铁刀、铁剑、铁矛和铁箭镞等兵器。
张献忠江口沉银一直是历史之谜,史学界对此长期存在争议,也一直是世人关注的焦点。史料记载,张献忠(年),陕西延安人,崇祯三年(1630年)在米脂起义,是与李自成齐名的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1644年率部攻破成都,建立大西国政权。1646年张献忠顺岷江南下转移财物,遭明朝参将杨展伏击,战败船沉,大量财物沉于江底。
近年出版的《简明钱币辞典》、《中国古钱谱》、《古钱新典》、《中国古钱目录》等钱币书籍均将“西王赏功”列为珍品。
各类藏品详细征集运作流程:
一、直接携带作品原件带来我公司洽谈,公司各部门有专业的业务人员接待。
二、如在外地或不方便前来,先把作品电子图片和您的联系方式发到电子邮箱,并留下联系方式。
预计收到照片信息的两个工作日内回复,如为照片影像质量原因,导致无法辨别,将通知再次邮寄或网上上传照片.本公司尊重并保护所有客户的个人隐私权,客户的个人信息未经客户亲自许可,本公司不得泄露给第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