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件展品主人荣禄为清末大臣,深受慈禧太后信任,地位显赫。据坊间野史记载:慈禧在没有被选入宫成为道光嫔妃时,和荣禄是一对恩爱的恋人,当时荣禄已经有妻子了,后来因为慈禧被选入宫的特殊关系,就和荣禄断了那段曾经的感情。此后道光帝死后,历经同治光绪时慈禧便又和荣禄有了关系,荣禄依靠和慈禧的关系,一路高升。这个雕龙翠带钩是荣禄60大寿时,慈禧赏赐的。它由一块完整的翡翠玉石雕琢而成,长13厘米,宽2厘米,是清代制作的翡翠珍品。带钩巧妙地利用翡翠白色的地方作底,深绿色的地方则雕刻出龙的形象,这种技法在清代称为“巧作”。工匠利用翡翠原料结合带钩的实际用途,用立雕、透雕的技法将带钩雕刻成了一只神采飞扬的翠龙。这只翡翠雕龙宽额阔嘴,眼睛凸出,双角后弯,造型灵动,体现出制玉工匠的巧思。
元代玉龙钩的特征:龙首小而扁长,龙的双角表现不清。龙首的眉毛上扬,相向弯转呈勾云纹;眉额隆起,有重眉压眼之感;龙首的吻部用阴刻线条表现唇和上下的排牙;龙嘴侧横钻一对穿孔,以示空腔;龙无鬓而有发较粗,发有两撮、三撮之分,且有长有短,长者可披肩。龙钩的钩背上琢的皆系螭,有作伏地状的浮雕,也有螭身腾起其口含灵芝,方首单尾,但尾后部左右卷曲分离。螭身细呈弧形,曲线流畅,偎依贴附在大龙身上,用深雕技法。其龙首与螭之间的间距较大。元代龙钩的形较宽,似琵琶形,钩钮做成长方形环孔或琢成锤形钮,且贴近尾部。
市场近几年清翡翠鹅首带钩拍卖成交记录:
珍罕天然冰种翡翠手镯(一----成交价:HKD2124.00万----成交日期:2015年12月6日
缅甸天然翡翠牌戒指----成交价:HKD1804.00万----成交日期:2015年6月2日
18k金配链镶钻绿色翡翠----成交价:RMB2016.00万----成交日期:2011年8月7日
珍罕天然翡翠「福瓜」挂坠----成交价:HKD2950.00万----成交日期:2013年12月8日
民国时期天然翡翠珠项链(----成交价:HKD4268.00万----成交日期:2013年10月7日
天然翡翠珠配钻石项链----成交价:HKD4322.00万----成交日期:2010年4月7日
满色翡翠观音摆件----成交价:RMB3565.00万----成交日期:2017年6月30日
老坑糯冰种翡翠手镯----成交价:RMB6050.00万----成交日期:2015年12月22日
满绿镶钻翡翠项链----成交价:RMB4025.00万----成交日期:2013年11月28日
清翡翠链炼挂件----成交价:HKD4370.00万----成交日期:2010年12月30日
翡翠冰种满绿手镯----成交价:RMB2300.00万----成交日期:2013年12月11日
缅甸天然翡翠手镯----成交价:HKD5959.00万----成交日期:2017年4月3日
珍罕天然翡翠「弥勒佛」吊----成交价:HKD1829.00万----成交日期:2015年12月6日
清翡翠鹅首带钩权威鉴定公司哪家好
三清潭烧鹅,明早期玉龙钩的特征:龙首昂起,较宋时宽大,龙眼显然已从重眉中游离出来,眼球突起;螭的耳尖由元代下耸式转而向上方耸立;钩的躯体造型已从琵琶形转向螳螂形,钩体变薄,钩钮亦低,有的为花瓣形钩钮。清代玉龙钩的特征:以乾隆为代表,选料讲究,玉质纯净,脂感较强,除了继承明代的传统以外,雕刻更细腻和丰满,可谓毫发毕现。唯其刀法生辣,出筋露骨,以手抚之其棱角和运刀交接处有楞手之感。其一,龙首额部出现块状起凸,龙眼更突起谓之“虾米眼”;龙耳由猫耳形转为棒状形;龙腮上亦出现了表示力度的块状肌肉,鼻翼开阔,鼻尖突起,露出角状鼻孔,龙嘴开口比元明大而深,龙首较短不刻龙发。其二,螭的圆窝状耳向上隆起,额部出须,螭体圆浑,螭首上仰,螭身抬起而与钩背的连接点较多。龙首与螭之间的距离比之明代更窄,恰好搁住一支钢笔。其三,钩身厚薄均匀,线条形板块,钩钮薄而短。现代市面上有用白玉和翡翠及独山玉制作的带钩,其工艺不难分辨,大部分也是元、明、清时期的仿品和衍生品。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的这种带钩并不少见,价值跟材质和工艺都有关,价格多集中在几万元到十几万元,有的可以达到数十万元。而更甚者2011年香港苏富比曾以3426万元成交的一件“清19世纪翡翠镂雕螭龙带钩”,价值在于翡翠的品质和雕工。这件带钩曾由美国著名藏家收藏,其后在1983年、1993年分别出现过。“很少人专门关注玉带钩,也没有专门的著作、研究,所以玉带钩的价值并不算高。”赵先生表示。不过,并不是说作为烘托,带钩这朵“红花”的“绿叶”就不值得关注。2013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曾以87.5万港元成交一件17世纪犀角雕海水龙纹嵌白玉带钩,除了白玉的价值外,还因为犀角的材质和工艺价值也极高。
新宿天鹅高清完整版,在中国种类繁多的古代玉器中,有些玉器形式并没有延续至今,它们或因缺乏实用性与时代脱了节,渐渐被边缘直至消失。帝王们的喜好程度往往决定了一种玉器的存在与否。但在漫长的中国五千多年历史中,有一种玉器从新石器时代出现,直到现在都从未消失过。今天的玉器爱好者们依然喜欢它,玉器的制作者也仍在制作,喜欢古玉器收藏的玩家藏家们几乎都有收藏它。它就是——玉带钩。钩,在古代为人们用于腰带上起扣拢腰带的用途。其制造材料有铜、铁、玉等材质。而玉质的带钩始于战国,其基本形状一般为扭曲“S”形,一端有钩,多作兽首装饰;背有柱,柱下有顶,带钩除“S”形状外,还有棒形、竹节形、圆形、兽面形、琴面形等。查阅相关拍卖图录,关于玉器类的古董带钩的拍卖成交价的记录为2011年香港苏富比秋拍的一对清19世纪翡翠镂雕螭龙带钩,以3426万港元成交。
玉质带钩始于战国,它是人们用在腰带上起扣拢腰带的作用,故名带钩,带钩有以铜、铁、玉等多种材料制成,带钩古时又名“师比”。它的基本形状一般为扭曲“S”形,一端有钩,多作兽首装饰;背有柱,柱下有顶,带钩除“S”形状外,还有棒形、竹节形、圆形、兽面形、琴面形等。清朝玉带钩比明代更多,且玉质优良,做工精细,造型及图案不拘一格。翡翠在清乾隆时期进贡内廷,它是我国古代玉器制造业中的后起之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