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增施有机肥料。农民素有施用有机肥的习惯,而且施用的种类和数量都很多,如:粪肥、堆肥、厩肥、青草、幼嫩枝叶、饼肥、鱼肥等,其中粪肥和厩肥是普遍使用的主要有机肥。这就应该在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同时,鼓励农民大力发展有机肥。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多使用奥农乐微生物菌剂改善土壤环境,解决土壤板结、盐渍化、酸化问题,提高土壤肥力,保水能力。
2、秸秆还田,秸秆直接还田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提高作物产量的一项有效措施。作物秸秆含纤维素、木质素较多,在腐解过程中,腐殖化作用比豆科植物进行慢,但能形成较多的腐殖质。对于含氮较多的土壤,秸秆还田的效果较好。采用秸秆还田时,应适当施入速效性氮肥,否则会产生秸秆分解迟缓或虽分解而作物却产生黄苗缺氮的现象。在秸秆还田时,采用禾本科植物的秸秆或厩肥等混合使用,这样可以加速残体分解、多积累腐殖质及防止作物缺氮的发生,比单用禾本科秸秆或豆科秸秆的增产效果为好。
3、种植绿肥作物。种植绿肥、实行绿肥与粮食作物轮种,历来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用以补给土壤有机质的一种重要肥源。绿肥产量高,有机物质质量分数高,养分丰富, 分解也较快,形成腐殖质较迅速,可不断地更新土壤腐殖质。
与单一作物连作相比,实行绿肥或牧草与作物轮作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的质量分数。据全国绿肥试验网在16个省(区)进行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我国的南方或北方,旱地或水田,连续5年翻压绿肥,土壤有机质均有明显提高。而在肥力高的土壤上,绿肥一般只能起到维持土壤有机质水平的作用;而肥力低的土壤上,绿肥则有明显增加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的良好效果。
增加有机质的途径,要因地制宜。例如,以牧业为主的地区可采用粮草轮作:在山区应结合山区综合治理,发展林业和畜牧业;在平原地区,除发展绿肥外,应积极发展林业,使秸科还田的数量不断增加。
为生产绿色和有机果品,有机肥和生物菌肥-奥农乐为果树用肥的比较好的选择,适当配合微肥和适量磷钾肥。奥农乐生物菌肥中含有大量有益微生物菌(47亿/克),其中含有的有益微生物可以将空气中的分子态氮、碳固定转化为化合态,供植物吸收利用;生物菌代谢会分泌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等活性物质,刺激、调节作物生长,提高产量;微生物代谢物有直接杀菌的作用且进入土壤会在根际定殖,抢占生态位点让线虫及真细菌无法侵染;可改良土壤,提高土壤保肥保水性能,促进果树根系发达;释放已经被土壤固定的肥料元素,供果树根系吸收利用,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使用量,达到投入少、增产高、品质好、收入高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