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振动时效振动仪 JG-T6Y应力处理机器厂

  • 发布时间:2020-04-07 14:31:56,加入时间:2018年05月17日(距今2208天)
  • 地址:中国»山东»济南:天桥区堤口路
  • 公司:济南九工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张亮,手机:13791031859 微信:zhang6789000000 电话:0531-88627138 QQ:2835078515

振动时效设备的组成及作用:
  1、主机:控制电机启动及调速、信号的收集、处理、显示及打印参数;
  2、激振器:强迫工件振动并将电机转速及激振频率反馈回主机;
  3、拾振器:把振动响应如加速度值等反馈回主机。
  二、振动时效的几个重要参数是:“支撑点、振型、激振点、加速度、固有频率、时间”其中振动加速度、共振频率、共振时间是决定工艺效果的主要参数。
  三、振动时效是在激振器所产生的周期性外力-激振力作用下迫使工件在其共振范围内产生共振,在此过程中当周期性载荷δd+δr>=[δ]时在工件内残余应力的高峰值处产生局部屈服引起微小的塑性变形,使工件内部残余应力高峰值降低并使残余应力重新均化分布,从而达到强化金属基体、增强抗变形能力、提高工件尺寸精度稳定性的目的。振动时效从形式上讲是通过对工件施加略低于材料屈服极限的动应力,人为造成工件“变形”提前发生,从而是工件在其精加工后不再发生变形的效果。振动时效采用外力振动的方式,使工件内部产生一定周期性的交变作用力,作用力和工件本身残余应力叠加超过工件本身的屈服极限,便导致工件发生微观的塑弹性力学变化,从而引起残余应力的降低和均化,使工件内部各方面作用的力基本趋与平衡,从而防止工件变形、提高工件的疲劳极限,从而发挥工件本身的zui大使用价值。

   残余应力产生的原因

残余应力是指在没有对物体施加外力时,物体内部存在的保持自相平衡的应力系统。它是固有应力或者内应力的一种。
  各种机械加工工艺如铸造、切削、焊接、热处理、装配等都会产生不同程度残余应力。
  如下几种产生残余应力的原因:
  一、机械加工引起的残余应力
  这是金属构件在加工中zui容易产生的残余应力。当施加外力时,物体的一部分出现塑性变形,卸载后,塑性变形的部分,限制了与其相邻部分变形的恢复,因此出现了残余应力。
  
  二、温度不均匀引起的残余应力
  1、由于温度不均匀造成局部热塑性变形,产生了残余应力
  金属材料在高温下其性能将能发生很大的变化,如屈服极限、弹性模量等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如果构件上温度场的温度阶梯较大,则屈服极限和弹性模量的分布也是不均匀多的,因此在高温下出现的热塑性也是不均匀的。
  2、由于相变引起的体积膨胀不均匀造成局部塑性变形,产生了残余应力
  金属的组织发生相变时,会出现体积的突然膨胀。如果这种膨胀是均匀的,则如同构件热膨胀一样,没有约束的情况下不产生应力。但是由于构件的组织分布成分不均匀,温度分布不均匀等原因,造成构件各部分相变时间不同,体积膨胀不均匀,因此使各部分出现互相约束而产生了残余应力。
  三、构件尺寸公差引起的残余应力
  在焊接、铆接、螺钉连接时往往有公差配合问题。由外力拉到一起而组合的结构,当外力去除后,整个系统就出现了残余应力。这种应力一般来说属于结构应力,大多数情况下处于弹性状态。
  总之,残余应力的产生是由于构件某一部分的变形恢复到受到约束而造成的。局部不均匀的塑性变形的出现,是产生残余应力的普遍原因。一个构件上残余应力的分布状态是由各种原因产生的残余应力的综合值来决定的,因此它的分布规律是随机的,给测量和研究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