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志趣»产品库 » 收藏品 » 瓷器

青花瓷器的“黄金时代”

  • 发布时间:2019-02-18 11:28:46,加入时间:2018年09月04日(距今2059天)
  • 地址:中国»四川»成都:成都高新区天府大道北段28号1栋1单元11层110
  • 公司:四川雅汇香江拍卖有限公司,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曾顾问,手机:15208232726 微信:anyabaobao1229 QQ:1075665448

唐代的对外文化交流基本上在东亚文化圈内,以唐为中心zwnj;‌,侧重于东方的朝鲜、日本等国。元代不同,当时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已经越过鼎盛时期并已形成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圈。

元代的对外文化交流侧重于西方,主要是中国文化与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这两大先进文化之间的交流。这正是元代青花瓷大量出现的时代背景,因此人们看到了元青花瓷器上的异域风格,器型庞大。

装饰繁缛,它在整个亚洲获得了人们的喜爱,并通过陆地和海洋两种途径从景德镇向西方传播。刘新园先生曾在《景德镇出土明宣德官窑瓷器》一书中指出:“就现有相关文献与遗物来看。中国官窑按外国人的需求而生产外销瓷似乎始于元代。”
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圈是“以巴格达为中心,往西经开罗和可尔多瓦传播到北非和整个欧洲:往东传到中亚、印度和东南亚”。

13-15世纪,随着南海、印度洋国家和地区多数完成伊斯兰化过程,广大的东南亚、南亚,及中亚、西亚地区乃形成具有浓厚伊斯兰文化背景的区域环境,从而为青花瓷器的生产提供了广阔的需求市场。



而这些地区,就是明初郑和下“西洋”的主要区域。郑和本姓马,回族人,信奉回教,与之同行的担任翻译的哈三、马欢等也都为回教徒,西洋世界的伊斯兰文化内涵应是回教徒郑和一行被委以下西洋重任的原因。



由于郑和的宣传、努力、鼓动和影响,各国使团纷纷搭乘中国船只来朝,回回中许多上层人物成群结队自愿为明朝效力。



有人据《明实录》统计,从洪武到成化的百余年间年)。西方来归的穆斯林近70批,其中宣德六年(1431)间一次来归人数即多达300余口。



此时期为历史上继元代之后穆斯林人附中原的新高潮。他们精于手工业制作,其中的手工匠艺人为明初的染织、制瓷、铸造等行业注入了新的生机活力。



永、宣青花正是在这种比较开放交流的社会条件下融合、吸收了大量伊斯兰手工艺品风格的产物。正如吴仁敬在其《中国陶瓷史》中所述:“明人对于瓷业,无论在意匠上、形式上,其技术均渐臻至完成之顶点。



而永乐以降,因波斯、阿拉伯艺术之东渐,与我国原有之艺术相融合,对瓷业上,更发生一种异样之精彩。”
国外的学者在研究我国青花瓷发展的历史时指出,在15世纪早期,中国的青花瓷器上出现了明显的风格上的转变,从这时期瓷器的装饰风格上看相对于元青花来说更加中国化,



但同时指出,从永乐瓷器开始,出现了另一个更重要的特征,那就是在造型上多模仿伊斯兰风格的器物,主要来自于波斯王朝和马姆鲁克王朝的金属加工品甚至玻璃器皿,并认为这正是中国陶瓷生产适应外销市场的一种体现。



景德镇珠山御窑遗址历年的多次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的伊斯兰风格造型的器物,目前收藏在景德镇考古研究所珠山御窑博物馆。



在首都博物馆和景德镇考古研究所最联合举办的《景德镇珠山出土永乐官窑瓷器展》中第五部分的展览主题就是“伊斯兰风格瓷器”。

考古发掘资料证明,这种仿伊斯兰器物造型的瓷器最早体现在永乐白瓷上,白瓷是永乐帝统治时期最重要的特征,这时许多白瓷的造型直接模仿于波斯帝国和伊斯兰世界的金属制品,后来在宣德时这些器型更被大量制成青花器。



就瓷器的装饰而言,自汉唐以来在与外域文化的相互融合中一直是以汉族文化为主体,完全模仿的装饰多是局部或点缀,惟独永宣青花瓷器由于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诸多方面的原因,在与伊斯兰文化的相互融合中,出现了短暂的以外来文化为主体的倾向。



瓷器上这种风格的突现,唯一的解释是永宣青花在明政府的外交政策中充当了“和平使者”。



现代科学考古发掘也证明,郑和船队到过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或多或少地都有明初青花瓷残片出土,完整无缺的传世品大多集中在伊朗、伊拉克、土耳其等中东国家。



全球范围内最集中最重要的境外明初青花瓷的收藏,要数伊朗的阿德比尔宫博物馆和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博物馆。


这两所博物馆的前身,都是伊斯兰的宗教寺院,所收藏的明初青花瓷,大多是最档次的精美官窑。结合景德镇珠山御窑厂的考古发掘及国外收藏的明初官窑青花瓷看,永、宣时期青花瓷器中有不少奇异而神秘的具有异域风格的造型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