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植筋技术
12.1 设计规定
12.1.1 植筋技术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不适用于素混凝土结构及纵向钢筋配筋率低于ZUI小配筋率规定的结构构件;这类构件的植筋应按锚拴进行设计计算。
nbsp;采用植筋技术时,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新增构件为悬挂结构构件时,其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 C25;
2当新增构件为其他结构构件时,其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 C20。
12.1.3 采用植筋技术时,若原构件的混凝土有局部缺陷时,仅允许存在于非锚固部位,且应先进行修补或加固处理后再植筋。若局部缺陷为裂缝,其宽度应不大 0.3mm,且应经注射修补胶后再植筋。
12.1.4 种植用的钢筋,应采用质量和规格符合本规范第 4 章规定的带肋钢筋。当采用进口带肋钢筋时,除应按现行专门规程检验其性能外,尚应要求其相对肋面积 Ar 符合0.55 £ Ar £ 0.08 的规定。
12.1.5 植筋用的胶粘剂应采用改性环氧树脂和改性乙烯基甲基丙烯酸酯类(包括改性氨基甲酸酯胶粘剂)等锚固用结构胶粘剂。当植筋的直径大于 22mm 时,应采用 A 级胶。锚固用胶粘剂的质量和性能应符合本规范第 4
章的规定。
nbsp;采用植筋锚固的混凝土结构,其长期使用的环境温度不应高于 60oC;处
于特殊环境(如高温、高湿、介质腐蚀等)的混凝土结构采用植筋技术
时,除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外,尚应采用
耐环境因素作用的胶粘剂,并按专门的工艺要求施工。
nbsp;采用符合本规范规定的植筋技术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进行锚固时,被
锚固结构构件的承载力可按整体构件计算。
12.2 锚固计算
nbsp;承重构件的植筋锚固计算应遵守下列规定:
1植筋设计采用的安全等级,应符合本规范第 3.1.2 条的规定;
2植筋设计应在计算和构造上防止混凝土发生劈裂破坏;
3植筋仅承受轴向随着锈蚀率增大,承载力的下降幅度逐渐增大。当板中锈蚀率为29.95%时,板的承载力下降达到ZUIDA值,仅为理论计算值的46%。说明在钢筋混凝土板发生钢筋锈蚀,出现锈裂损伤后,锈蚀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承载力会出现较大的损失,随着锈蚀率的增大,承载力下降,按原理论计算承载力将产生较。与计算弯矩MIuo比值随锈蚀率的变化曲线大的误差,误差基本上都在40%以上。力,且仅允许按充分利用钢材强度的计算模式进行设计;
4植筋胶粘剂的粘结强度设计值应按本章的规定值采用;
5地震区的承重结构,其植筋承载力仍按本节的规定进行计算,但其锚固深度设计值应乘以考虑位移延性要求的修正系数。
nbsp;单根植筋锚固的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N £ f y × Asndash;1)
ld =y N ×y ae × lsndash;2)
式中: N —轴向拉力设计值;
f y —植筋用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东丽预测,1997年CFEP在土木建筑相关领域的应用将达到600ta。美国和加拿大地区盐害严重,据有关统计,大约有60万座桥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如果全部新建,约耗资3万亿美元,ACI因而成立了专门委员会ACl440对CFRP加固进行研究。日木、美国等国家目前已编制形成了自己的行业标准与规范。值;
As —钢筋截面面积;
ld —植筋锚固深度设计值;
ls —植筋的基本锚固深度,按本规范第条确定;
yN —考虑各种因素对植筋受拉承载力影响而需加大锚固深度的修正系
数,按本规范第条确定;
yae —考虑植筋位移延性要求的修正系数;当混凝土强度等级等于低于 C30 时,对 6 度区及 7 度区一、二类场地,取y ae = 1.1;对 7 度区三、四类场地及 8 度区,取y ae = 1.25 ,当混凝土强度高于 C30 时,取
yae = 1.0 。
nbsp;植筋的基本锚固深度ls 应按下列公式确定:
ls = 0.2aspt × d × f y
fbd
式中:aspt —为防止混凝土劈裂引用的计算系数,按本规范表的确定;
d—植筋公称直径;
fbd —植筋用胶粘剂的粘结强度设计值,按本规范表的规定值采用。
表12.2.3 考虑混凝土劈裂影响的计算系数αsp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c(mmge;40
箍筋设 直径j (mm) 6 8 或10 6 8 或10 ≥6 ≥6
置情况
间距 s(mm) 在植筋锚固深度范围内,s 应不大于 100m
植筋 &le.0 1.0
直径 1.0
d (mm)
.1
注:当钢筋直径介于表列数值之间时,可按线性内插法确定αsp 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