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物的分类 强化物不是奖励,它是能增加或维持行为的环境中的任何因素。正常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也有强化,如:通过努力工作从而获得更多的收入。精心打扮自己以后,获得别人的赞美等。在分段式教学(回合式教学)的操作中,强化物是用来对孩子的正确反应进行“奖励”的物品或活动,其特点是多样性,即凡是对孩子能起到“奖励性”作用的事物都可能成为强化物。 1,强化物的分类 强化物可根据强化物自身的特点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社交型强化物,如:鼓掌,拥抱,摸摸头,说“你真棒”“很好”;实物强化物,如:患儿喜欢的东西,卡片,小玩具等;游戏强化物,如:患儿喜欢的游戏(荡秋千)、打电脑,看电视等;食品强化物,如患儿喜欢的糖,饼干,薯片等;代币强化物,各种代币,如小红花等。 根据强化物是否自然发生,强化物可分为自然强化物和特设强化物。自然强化物是指跟随某些行为后的自然发生。如:喝水之后口渴的感觉消失。特设强化物是指那些并不是跟随行为自然发生,而是人为给予的强化物。如:在ABC训练中当患儿听从教师的指令摸一下红积木后,教师给患儿一块饼干吃。 2,有效强化的原则 ABC教学中为保证上课的质量,首先要选好本次课程的强化物,实现有效强化的原则。适当性,强化物应该是患儿选出来的,是患儿所喜欢的,能真正起到强化作用的;伴随性,指当患儿完成教师所制定的任务后,应伴随给予强化物;即时性,指当患儿完成教师指定的任务后,在其行为发生的3秒内给予强化物;一致性,指在患儿的ABA教学中,如果有多位教师参与教学训练,那么不同的教师在给予强化物时应保持一致性原则。 3,如何选择合适的强化物 首先应对患儿实行强化物的调查和选样。观察患儿平时的选择倾向,应提供6种以上的选择,选中后随机换位置再次进行选择,如果2-3次均选择同一个物品,则此次课程的强化物即为此物品。在选择强化物时,同时应注意评估一下其是否有效,是否安全健康,是否可以做到,即“可实现性”;是否可以控制,即“可控制性”。 当患儿不注意学习时应先考虑强化物是否有效的问题。应重新让患儿选择强化物从而辨别是否是由于强化物失效所导致。在教学中应注意强化物会随时间、地点的改变而改变。如果需要,孤独症患儿可同时拥有2件以上的强化物。 当本次课程的强化物选好以后不能立即拿开,如果是实体强化物可以给患儿玩一会,如果是食品强化物可以给患儿吃一点点,然后应立即开始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