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油田含油污水处理改性纤维球技术原理

  • 发布时间:2019-07-03 09:01:25,加入时间:2011年09月15日(距今4978天)
  • 地址:中国»河南»郑州:巩义市夹津口镇工业区
  • 公司:巩义市科源净水材料厂,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张经理,手机:15890172901 电话:0371-64566383 QQ:1007826412

改性纤维球作为过滤介质进行滤除流体中杂质的应用历史较早,用于水处理过滤工艺过程是近20多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纤维是柔性丝状过滤介质,可以根据工艺特点采用束状、捆状、球状或缠绕或织物状等装填方式。纤维性能稳定,直径为微米级,过滤精度高,具有水流阻力小等水力学特点。纤维球滤料市场发展潜力很大,其使用寿命长,高温、高腐蚀,反洗简单方便。涉及到的行业有:电子、石油、化工、游泳池、冶金、煤气、纺织、钢铁、热电、造船、造纸、纺织、化肥、食品、饮料、自来水、印染、城镇给排水行业等行业。

纤维球滤料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水处理和石油行业,纤维球滤料主要规格有30-35mm、35-40mm、50mm、60mm等。

纤维球滤料是我国开发的比较好的水处理填料,从应用领域来看,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有很大差异。纤维球滤料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水处理和石油行业。改性纤维球滤料适用于油田含油污水的精细过滤,也适用于其他场合的工业废水的精细处理。改性纤维球去除油及杂质的机理为:直接拦截、惯性拦截和电化学吸附。滤前水质含油≤ 15mg/L,悬浮物≤10mg/L;滤后水质含油≤5mg/L,悬浮物≤2mg/L,颗料≤2μm 。 纤维球表面经过改性处理,对油及杂质的吸附能力增强;纤维球新型结扎方式,运行时滤层空隙率沿水流方向逐渐减小,形成了比较理想的滤料上大下小的孔隙分布状态,过滤效果更好;滤速高,可达25—30m/h。

改性后的纤维球滤料与含油污水接触时,先与水分子进行接触,在纤维球表面形成一层水的保护膜,反冲洗时很容易被水冲洗下来。新型防油改性纤维球不仅具有较好的除悬浮物、除油效果,而且不会漏失,滤层不板结。该产品已成功地应用于油田回注水处理与湿法炼铜萃取工艺中萃取液及电胄液的脱油处理。

随着三次采油的不断深入和展开,特别是聚驱、三元驱的开发,使采出水成为一种复杂的注聚含油污水体系,油水分离难度大大增加.同时由于油田开发的需要,使处理水量增加、处理要求进一步提高.原有水驱含油污水处理工艺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复杂的注聚含油污水的处理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急需寻求一种过滤效果佳、性能稳定、适应性强的过滤技术.该文设计的新型压紧式改性纤维球过滤器就是为了满足油田现场的需要而研制的.该过滤器用具有亲水憎油性的改性纤维丝制成球形滤料,并首次采用滤料压紧装置.通过实验室试验以及生产性试验证明,在对油田污水的处理效果、应用范围、经济效益等方面,压紧式改性纤维球过滤器较核桃壳过滤器和砂滤过滤器有明显的优势.主要结论和成果为:(1)压紧式改性纤维球过滤器适用于油田注聚含油污水深度处理,出水达到低渗透油层注水水质标准,可以在来水含油平均在30mg/L,悬浮物平均含量在27mg/L的条件下,采用纤维球过滤器过滤后的出水可以达到含油均值8mg/L,悬浮物含量均值2mg/L,粒径中值≤2.0 μm.在过滤过程中滤床孔隙率由上至下逐渐减小,主要滤出物逐渐下移,整个滤床纳污能力强,具有比以往滤料更合理的纵向和横向孔隙率分布,单位体积滤床纳污量在18-42kg/m<gt;的范围内;具有优异的反冲洗效果,反冲洗耗水率<2%,剩余积污率<2%;滤速高,处理量大,水头损失增长缓慢,反冲洗周期可长达24小。

生产废水主要为本工程原料罐、油水分离器、油泥沉淀等工序产生的含油废水,含油废水采用1套的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达标后回用于循环冷却水补充用水;污水处理工艺为调节池+微电解+后续调节池+斜管沉淀+中间池+一体化MBR+清水池。

废水自行处置后回注时,应有废水处理装置,回注水处理流程为:来水→加药混合→絮凝沉降(或气浮)→过滤→清水收集池(罐)→外输回注。废水排入外环境时,在上述处理流程基础上,还应有微生物处理系统。

油水混合物送至油田联合站处理达标后回注(有接收协议、转移记录);自行处置时,处理达到油田回注水水质标准后部分回用,部分送至油田注水站回注。废水、污油贮存场所应有防腐、防渗处理,并设置泄漏液体收集装置。

含油污泥贮存设施、处理后产生的污泥贮存设施须做硬化及防渗处理,并有三防措施及围堰(墙);袋装运送的含油污泥,废编织袋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理处置(有委托协议);处理后产生的污泥进行后续利用处置(委托处置需有接收协议及转移联单)。

采用改性纤维球从含油工业废水中吸附分离和回收油类物质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除油改性纤维球具有极强的吸附性能,其吸油机理主要是利用极强的亲油疏水性,油粒首先在材料表面湿润并吸附,液相主体中的油粒与先吸附的油滴碰撞聚集,使材料表面上被吸附的油滴不断变大,加速油滴的下落,当油滴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便在重力作用下从材料表层进入材料内层,连续的湿润、碰撞、聚结,使油相和水相加以分离。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