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两化融合体系认证

  • 发布时间:2025-04-08 00:00:00,加入时间:2018年06月28日(距今2518天)
  • 地址:中国»江苏»南京:幕府西路29号
  • 公司:南京倍晟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姜先生,手机:15895866799

上海倍晟专注为企业提供各类体系认证服务,并面向南京,上海,合肥,杭州,江苏,浙江等地提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两化融合认证,两化融合体系认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体系认证机构,两化融合体系认证咨询,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流程等服务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 (以下简称两化融合) 管理体系中可持续竞争优势、领导作用、策划、支持、实施与运行、评测、改进的通用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有下列需求的(各类)组织:

a) 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有效应用和持续改进,打造信息化坏境下的新型能力 ;

b) 通过内部或外部(包括评定机构)评定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以证实其在信息化环境下具有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版本使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GB/T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T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可持续竞争优势

4.1 总则

组织应深刻认识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内外部坏境变化,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以打造信息化坏境下的新型能力,获取与组织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4.2 识别组织的内外部坏境

组织应识别与其战略、可持续竞争优势有关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组织应对这些外部和内部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确定。

注 1:这些因素可能包括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以及数字化、网路化、智能化所带来的影响。

注 2:外部坏境相关的因素可能包括国内外文化、 法律法规、 政策、 客户需求、 合作伙伴、市场态势、竞争对手、行业标杆、技术发展趋势等。

注 3:内部环境相关的因素可能包括组织的愿景、使命、价值观、现状等。

4.3 以获取与组织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

4.3.1 识别和确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要

组织应将两化融合作为贯穿战略始终的重要内容。

组织应围绕其战略, 考虑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按照所形成的规定对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求进行识别、调整、评审和确定,并保留文件化信息。

组织确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求,应与其战略相匹配。

4.3.2 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

组织应按照所确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求,对信息化的新型能力进行策划、实施、运行、评测与改进,确保获取与组织的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4.4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4.4.1 确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范围

组织应确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边界和适用性, 以确定其范围, 并通过文件化信息予以明确。

在确定范围时,组织应考虑:

a) 内外部环境,见 4.2;

b) 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求,见 4.3.1;

c) 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及其所涉及的业务流程、组织单元和区域等。

4.4.2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组织应按照本标准的要求, 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包括所需过程及其相互作用。当组织确定需要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进行变更时应考虑:

a) 变革目的及其潜在后果;

b)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c) 资源的可获得性;

d) 职责和权限的分配或再分配。

4.4.3 文件化信息

总则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化信息应包括:

a) 两化融合管理手册,包括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表述,以及文件化信息的查询途径;

b) 两化融合方针;

c) 可持续竞争优势;

d) 新型能力及其目标;

e) 本标准所要求的文件化信息;

f) 组织确定的为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有效性所需的文件化信息。

文件化信息的创建与更新

在创建和更新文件化信息时,组织应确保必要的;

a) 标识和说明(如:标题、日期、作者、索引等) ;

b) 格式(如:语音、软件版本、图示)和载体(如:纸质、电子) ;

c) 评审和批准,以确保适宜性和充分性。

文件化信息的控制

组织应对本标准所要求的及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所需的内外部文件化信息予以识别、保护和控制,并得到有效使用。为控制相关的内外部文件化信息,必要时,组织应进行下列活动:

a) 分发、访问、检索和使用;

b) 存储和防护,包括保持可读性;

c) 更改控制(如:版本控制) ;

d) 保留和处置。

5 领导作用

5.1 领导者

管理者应承诺建立, 实施和保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通过以下活动予以落实:

a) 在组织的战略层而统筹推进两化融合, 向全员传达本组织推进两化融合以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b) 制定两化融合方针,确保有效获取与组织的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c) 在组织的决策层中任命两化融合管理者代表,并进行充分授权,以确保其有效发挥组织协调、统筹落实的领导作用;

d) 推动并支持其他相关管理者在其职责范围内有效发挥领导作用;

e) 建立健全职责与协调沟通机制;

f) 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及其过程融入组织的经营管理活动;

g) 组织管理评审,推动持续改进;

h) 确保支持条件和资源保障到位。

5.2 两化融合方针

两化融合方针是组织推进两化融合以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宗旨,应:

a) 适应组织的战略;

b) 包括对可持续发展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承诺;

c) 遵循 GB/T中 3.2.2 所述的原则,充分体现基于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四要素互动创新和持续化的发展模式;

d) 在持续适宜性发面得到评审;

e) 在组织内得到全面沟通和理解,获得员工普遍认可。

5.3 管理者代表

两化融合管理者代表应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得以建立、 实施、保持和改进。通过以下活动予以落实;

a) 提出本组织的两化融合相关决策建议;

b) 组织识别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及其目标;

c) 统筹落实信息化环境下能力的策划、打造、保持、持续改进的过程,以确保其有效性;

d) 应用信息通信技术推动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优化、创新和变革,持续提升数据开发利用能力;

e) 向管理者报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和改进建议;

f) 提升组织全员对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意识。

5.4 职责与协调沟通

5.4.1 职责与权限

组织应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相关角色 (包括高层管理者在内的所有相关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得到合理划分、规定、沟通和理解,并得到有效执行。

5.4.2 协调与沟通

组织应确保;

a) 建立适当的协调机制,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进行协调;

b) 在组织的内部和外部建立适当的沟通机制, 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沟通。

6 策划

6.1 新型能力的识别与确定

组织应围绕可持续竞争优势需求, 按照所形成的规定对拟打造的新型能力及其关键指标进行识别、调整、评审和确定,并保留文件化信息。组织确定的新型能力,应能够有效支撑其获取预期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充分、稳定获取可持续发展竞争优势, 组织宜规划并形成系统性的新型能力体系。

6.2 新型能力目标的确定

组织应根据拟打造的新型能力, 建立新型能力目标, 并按照所形成的规定进行调整、评审和确定。目标应是具体的、可测量的、可实现的且有时间要求的。

上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两化融合体系认证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