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苗期最怕什么?知道这些方法把偷死风险降到最!
对虾早期偷死的症状
1、肌肉白组织不透明,肌肉白浊、肝胰腺萎缩、轮廓不清,取出研磨呈靡状,无血色。
2、对虾患病后,会趴于池边,空肠空胃活力减弱,停止吃料,甲壳有黑色斑点,虾从发病到爆发最快只要5-7天就需要进行排塘了。养殖过程中发现随着时间的增加,虾池里的虾吃料逐渐减少,从刚开始只在料台上发现个别死虾逐渐到后面死虾大量增加。
对虾早期发生偷死的原因
1、细菌感染偷死
对虾弧菌感染后,体表分布大量黑点,肠道色素细胞扩散、变红;肝脏先出现红色,偷死为零星死亡,后期则为大量死亡。
2、病毒形成的偷死
肝胰腺细小病毒和白斑病毒同样会造成偷死。对虾感染病毒,首先是因为弧菌感染或者水环境恶化等原因,造成对虾体质下降,对虾体内病毒爆发,才造成了偷死。
3、水质恶化形成的偷死
池塘底部出现死虾现象,死虾肌肉白浊,同时伴有脱壳不完整的、断须等现象。高密度养殖池塘常见到这种现象。
主要原因是:
(1)晚上底层缺氧。底质管理不善,有机物积累过多,当然也是投喂管理不善,残饵及粪便过多。
(2)氨氮偏高,亚硝酸盐高。
(3)水质管理不善。对虾出现鳃肿、黄鳃、黑鳃等,造成对虾生理性缺氧,从而导致偷死。
对虾肝胰腺、肠道病变导致偷死
对虾肝胰腺出现病变通常是因为养殖过程中,没有保护好肝胰脏。水质、底质管理不善,有害菌大量繁殖;其次过程中营养补充不到位,微生素、矿物质没有及时补充到位,导致对虾处于亚健康状态,加上池塘有害物质,比如藻毒素等不断积累。导致对虾肝胰腺发生病变。如果不及时进行处理,慢慢肠道也开始发生病变,出现白便等肠道病害。从而出现偷死。
预防对虾早期偷死的办法
1、定期水体的PH、氨氮、亚硝酸盐等值,防止因水体各项指标超标而引起水质的变化;
2、定期解毒、保肝、有规律的增料和减料;可使用胆汁酸拌料提高对虾免疫能力,保护对虾肝胰腺,帮助肝脏排毒解毒,保护肝肠健康。
3、定使用改底、用活菌调水,保持水体中生态系统平衡。
4、天气突变时期,要注意夜晚开足增氧机,晚上泼洒颗粒氧;以保证对虾在池底有足够的溶氧供对虾生存。
5、每周可定期减料1-2餐,饲料中定期添加胆汁酸产品来减少饲料对虾肝胰脏的负荷,保证肝脏正常运转。
6、 在对虾转肝期、脱壳期,胆汁酸加微量元素和补钙产品,能够促进对虾顺利脱壳,加快脱壳频率、硬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