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以后,南美白对虾塘昼夜温差大,对虾应激大,极易诱发弧菌病。据养殖户反应:很多地区对虾偷死的情况比较严重,很多虾农的对虾由开始空肠空胃,进而引发对虾偷偷死亡,实在令很多虾农措手不及。引发对虾偷死的原因有很多,除了种苗问题、密度过大等原因,弧菌过高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入秋以后,南美白对虾隐形杀手弧菌病突然袭击,但并非不可控制
水产养殖中弧菌病的危害已被广大养殖户公认,常见的致病弧菌有:副溶血弧菌、河弧菌、拟态弧菌、霍利斯弧菌、溶藻性弧菌、创伤弧菌、弗尼斯弧菌、溶藻弧菌、发光弧菌、费氏弧菌、鳝弧菌等。
弧菌病的症状:
对虾弧菌病频发,以100-500头的对虾居多。主要分以下三种情况:
1、症状轻者:部分对虾食线不清晰,肝胰脏颜色变淡;身体微红,鳃发黄,零星掉苗。
2、症状较重者:多数虾开始出现食线不清晰、断肠或空肠,肝胰腺发白,鳃发黄;多数池子提料台会发现数尾死虾,活虾摄食不佳,个别池子掉苗严重。
3、症状严重者:多数池子都严重掉苗,病虾空肠空胃,部分虾肠道充满黄色脓液,鳃部发黄或腐烂,肝胰脏肿大、发白;病死虾清捞不及,活虾摄食不佳。
入秋以后,南美白对虾隐形杀手弧菌病突然袭击,但并非不可控制
入秋以后,南美白对虾隐形杀手弧菌病突然袭击,但并非不可控制
对虾病原弧菌的致病机理
弧菌为什么会致病?
事实上致病的弧菌很少,绝大多数弧菌是有益菌。引起水生生物致病的弧菌则更少。弧菌是条件致病菌。天然水体中一直都存在弧菌,正常情况下,即使健康虾体也可能携带弧菌,但不会发病。只有在特定条件下,对虾才会表现出明显症状,甚至爆发。对虾体质下降、外界环境突变是造成对虾因弧菌而死的主要原因。
那么什么条件之下,弧菌才为致病菌呢?
一、水质不稳定、恶化、变差。池塘内的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对虾的生存。在优良水质的条件下,对虾是不容易发生弧菌病的。
二、温度是对虾生长必须关注的因素。对虾生长有最适合生长的温度、温度、温度,同样弧菌致病跟温度也有密切的关系。有研究表明,在24~30℃的水温情况下,对虾因为哈维氏弧菌病而死亡的数量,会因为温度的生高而升高。在温度大于32℃或者低于28℃,哈维氏弧菌的生长速度会放慢,因感染弧菌病而死亡的对虾死亡率都降低。
入秋以后,南美白对虾隐形杀手弧菌病突然袭击,但并非不可控制
三、盐度。盐度是南美白对虾生长必须关注的重要指标,随着对虾养殖不断向内陆发展,淡水养虾不再是新鲜事了。但是淡水养虾或者高盐度地区的虾农需要注意,盐度也会成为弧菌生长的重要条件。一旦盐度变化过快,给对虾带来胁迫的时候,弧菌致病能力也增强。
所以,在淡化虾苗或者在养殖过程当中,不宜让池塘的盐度变化过快。
四、ph值变化过大。虾农都知道,每个池塘每天由于藻类都在进行着光合作用,早晚的ph值是不一样的,的变化浮动在1以内为正常值。如果早晚ph值变化过大,会给对虾造成胁迫,弧率致病能力同样增强。
弧菌病的防治方法:
1、中药:中药属于天然药物,具有抑菌杀菌的效果,并且无抗药性,同时还能改善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这几年备受水产养户的推崇。研究发现,溶藻弧菌、哈氏弧菌、副溶血弧菌、河流弧菌对“白浊克星”、“白便白斑宁”、“出血烂鳃停”和“黄连康”等具有敏感性,同时对鳗弧菌、副溶血弧菌、河口弧菌及霍乱弧茵等4种病原弧菌具有较好的抑菌和杀菌作用。
入秋以后,南美白对虾隐形杀手弧菌病突然袭击,但并非不可控制
2、从源头入手,避免购买携带弧菌的虾苗。弧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也就是说虾农如果做好对虾外部环境(水质、盐度、ph值)等方面入手,那么弧菌的致病能力将大大降低,虽然不同的弧菌,它的致病条件不尽相同,但是保持池塘环境的稳定,将为我们在防治弧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注重菌相的调控。如果不注重菌相的调控,造成池塘菌种的单一,这样就造成对虾一直都在生存在一个相对脆弱的菌相环境之下,一旦池塘的条件出现变化,这种菌相容易崩溃,使致病菌株大量繁殖,引发对虾的弧菌病。尽量采用菌相+藻相+噬菌体的生物控制方案,不到非用不可尽量减少消杀类产品的应用,选择好的微生物制剂很关键。
4、避免滋生寄生虫。寄生虫会导致对虾体表受伤,导致弧菌更加容易入侵对虾体内。在日常拌料中可以添加乐畅多苞桉精油,定期预防弧菌及有害菌入侵虾体肠道,对对虾造成伤害,还可以泼洒水体抑制水体弧菌及有害菌的繁殖。
5、在对虾已经发病时,做药敏试验。各地的弧菌抗药性各有不同,差异很大,建议测试后对症下药,药敏试验非常简单。同时内服保肝胆汁酸、多糖类杜仲叶提取物,保肝护肠提高对虾抗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