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为不锈钢在某一方面强化版本,从应用为 高温合金和 耐蚀合金,从成分为 铁基合金和 镍基合金。随着在工业领域的应用的逐年提升,对 合金的硬度/密度/热处理等标准性能越来越完善,分类越来越细致;当然 合金价格也水涨船高。 是不锈钢材料,是美标数百字代号,对应的牌号是:X3CrNiMo13-4
化学成分:
碳 C:≤0.05
硅 Si:≤0.7
锰 Mn:≤1.50
磷 P:≤0.040
硫 S:≤0.015
铬 Cr:12.00~14.00
钼 Mo:0.3-0.7
镍-Ni:3.50~4.50
氮 N:≤0.02
1. 抗拉强度(σb)
材料在拉伸中,从开始到发生断裂时所达到的大应力值。它表示钢材抵抗断裂的能力大小。与抗拉强度相应的还有抗压强度、抗弯强度等。设Pb为材料被拉断前达到的大拉力,Fo为试样截面面积,则抗拉强度σb= Pb/Fo(MPa)。
2. 伸长率(δs)
材料在拉断后,其塑性伸长的长度与原试样长度的百分比叫伸长率或延伸率。
3. 屈强比(σs/σb)
钢材的屈服点(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的比值,称为屈强比。屈强比越大,结构零件的可靠性越高,一般碳素钢屈强比为0.6-0.65,低合金结构钢为0.65-0.75合金结构钢为0.84-0.86。
4. 屈服点(σs)
钢材或试样在拉伸时,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即使应力不再,而钢材或试样仍继续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称此现象为屈服,而产生屈服现象时的小应力值即为屈服点。设Ps为屈服点s处的外力,Fo为试样断面积,则屈服点σs=Ps/Fo(MPa)。
5. 屈服强度(σ0.2)
有的金属材料的屈服点极不明显,在测量上有困难,因此为了衡量材料的屈服特性,规定产生残余塑性变形等于一定值(一般为原长度的0.2%)时的应力,称为条件屈服强度或简称屈服强度σ0.2。
化学成分性能作用
1.1.镍;能提高钢的强度和韧性,提高淬透性.含量高时,可显著改变钢和合金的一些物理性能,提高钢的抗腐蚀能力.
1.2.铬;能提高钢的淬透性和耐磨性,能改善钢的抗腐蚀能力和抗氧化作用.
1.3.钒;能细化钢的晶粒组织,提高钢的强度,韧性和耐磨性.当它在高温熔入奥氏体时,可增加钢的淬透性;反之,当它在碳化物形态存在时,就会降低它的淬透性
1.4.钛:能细化钢的晶粒组织,从而提高钢的强度和韧性.在中,钛能或减轻钢的晶间腐蚀现象.
1.5.硅;它可以提高钢的硬度,但是可塑性和韧性下降,电工用的钢中含有一定量的硅,能改善软磁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