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钱币,上下数千年,洋洋数万种。想要涉足古钱币收藏领域,专业系统的古钱知识必不可少,看看老藏家总结的古钱币鉴定,对于初学者来说真实而大有裨益。
1看铜质:我国历代古钱币大多数是以铜合金形式铸造的,因而合金的成份不同,钱币也随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各时代的钱币铜质是不同的,又由于古代冶炼技术不同,各地区铸造的古钱也各不相同,每个朝代各有特点。总的来讲,用铜锌合金铸造的钱币呈黄色,铜锡合金铸造的钱币是青色。清代、民国时期,新疆、西藏等地铸钱,用铜加少许锌铅,铸成后钱体呈红色。
2观锈色:今天我们看到的钱币,无外乎两种:一为发掘品,一为传世品。发掘品在地下埋藏了很多年,其表面都长满了铜锈色。传世品也因空气中氧化作用,表面有一层包浆。呈黑色或铜色。铜是一种比较稳定的金属,在常温下不易生锈。出土的发掘品钱币表面锈色深深渍入钱币里面,因为其分子结构稳定、紧密,所以真锈很不容易擦掉。而伪造锈色则不同,伪造在钱币表面,称作“浮锈”或“粉状锈”,比较轻浮,容易税落,往往经碱水一煮,做上的假锈便不堪一击。
3听声音::现在许多钱币学家和收藏者喜欢用听声音的办法鉴定古钱。古钱币由于质地的原因,年代越久远,火气尽脱,氧化越严重,掷于水泥地面其声音也越暗哑。大概来说,先秦时期的刀、布、圜钱均都是哑音。而明代以后的钱币,距今时间较近,还未受到深层的氧化,声音则是清脆、响亮。如果我们把先秦时期的钱币掷在地上,传来清脆声,则此钱不太可靠;反之,如果明、清钱币掷地为哑音,则也必将怀疑。
4闻气味::这种方法是古钱币鉴定中最简单的一种。因为伪品钱币多是用化学物质来伪造装饰,往往会散发出一种难闻的、刺鼻的化学性怪味,而真品钱币则没有这种怪味。
5看铸币铭文:我国金属铸币的一大特点就是有铭文书写,可以说,每一种钱币文字的字体各有特征,不同时代的铸币铭文,有不同的书写风格。根据这些特征可检验是否为同时代的钱币。另外,在注重各种钱文特点的同时,还可找出钱文的演变过程和变化的规律。这些规律和特征可以作为鉴定 古钱真伪的依据。鉴定一枚钱币书体对不对,首先要看它是否符合当时的特点;第二步才看它是否符合本品种的特点。
6观版别:从版别上辨别古钱,除了多看钱谱之外,必须要多接触实物,以熟悉各个朝代的钱币真品。不但要注意珍稀品,更要注意大量的普通品种。因为这些普通品很少伪品,能真实地反映各个历史时期的钱币特征。如战国时期刀布形制特殊,造伪者只好用真品翻砂制造赝品,其破绽在于翻砂铸造后的钱币偏小,较为厚重,文字肤浅,铜质粗糙,锈色不对且易脱落。而且刀币在铸造时其浇口在刀环上,布币的浇口在首端,出范后基本不作修整,保持自然状态,而造假者往往为了品相美观,将刀币、布币边缘磨光滑,实际上是画蛇添足,露出了破绽。
近段时间很多网友一直问我。自己手里的的古钱币怎么样才可以出手,还能卖个好价钱。还有一些朋友,连东西都不给我看,也不说东西的具体样子,就问我值多少,也不是所有的钱币都值钱,有的钱币有价值,就算有价值也要经过专门的人士鉴定才能知道,钱币一定要让懂行的观看,照片上,基本不能判断清楚。在这给大家介绍几种常见交易模式
1私下交易,古玩销售市场摆地摊,这类方式益处较随便,有将会遇到懂行的人,迅速就能出手,弊端是自然都是难遇到懂行的人,有一定的变化,卖不上好价格,乃至卖不出去。
2参展交易,这种方法很多人都不太喜欢,节奏很慢,自己的东西在展厅摆放,让很多人观看。有的人还说三道四,说自己的是假的,还有些人觉得是忽悠人,展览的时候,你本人可以亲自到场看看便知。
3拍卖模式,自己找到一家正规的拍卖行,根据价值跟人家签订合同和委托拍卖合同等待拍卖,拍卖行会给你的藏品做宣传,到时候东西卖了拍卖行会给你打款,并扣除相应的费用。拍卖的好处是它通过一个卖方(拍卖机构)与多个买方(竞买人)进行现场交易,使不同的买方围绕同一物品竞相出高价从而在拍卖竞价中去发现其真实价格和稀缺程度,避免交易的主观随意性,更直接地反映市场需求,最终实现商品的高价值。
中国古代钱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品种纷繁,多姿多彩,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的货币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才能,创造出自成体系、光彩夺目、独具特色的东方货币文化。钱币收藏现如今已成为新的收藏投资热点,不少古钱币表现突出。一枚小小的古钱币,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元素。如今遗传在世的精品古钱币虽然并不多,但是每枚精品古币价值却是不菲。古钱币的价格是由存世量、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判断的,而且随着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