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彩瓷亦称“瓷胎画珐琅”,于清康熙五十一年烧造成功,雍正时得到发展,自乾隆以后衰落。以雍正、乾隆时期的产量大,乾隆以后即少有制作。
珐琅彩瓷自清康熙晚期创烧后一直被视为名贵的宫廷御用瓷器,深受历代皇帝的珍爱。雍正时,珐琅彩瓷的烧制更为皇帝重视,烧制时往往要秉承御旨,在怡亲王的主持下,分别于清宫造办处、圆明园造办处及怡亲王府三处设窑烧制。其绘画多出于清宫如意馆画师之手,精妙绝伦,形成了融诗、书、画、印为一体的艺术风格,使珐琅彩工艺达到了历史的高峰。
珐琅彩釉料少、成瓷率低,而皇帝又极其喜爱,造就了珐琅彩之珍贵。所以今天珐琅彩是除了青花瓷之外贵的瓷器拍卖品种。今天,景德镇依然在烧制珐琅彩瓷,不过不少买家买到的所谓珐琅彩瓷很有可能是模仿珐琅彩色彩效果的新彩瓷,珐琅彩在古代异常昂贵,在今天也是贵的品种之一,所以有些藏家花几百块、几千块买的珐琅彩,不可能是真正的珐琅彩,连本都不够呢。
珐琅彩的鉴定要点?
1、瓷胎,瓷胎一般碗薄瓶厚,胎质细白,修胎规则,物件大多为小件,大件相对较少。
2、造形,形体端正挺拔,外形秀美,一般多为碗、瓶、烟壶之类的艺术陈式小件。
3、底釉,一般为洁净白釉,不偏青也不偏黄,釉面坚润,玉质感强,釉面一般呈“奶白”状,釉面光滑洁净无疵。
4、珐琅彩色。色极鲜艳且柔和,很少为纯色而为粉彩型偶合色。色种多,同一物上可出现七、八种颜色,多达十多种。
5、色料特点。由于各个时期用的彩料不同,所以彩料厚薄也有所区别,有些彩料图案由多种色料调配而成,其料彩表面光滑有玻璃质感,釉料均凸出底釉,有较明显的立体感,手摸可明显感觉到,要提醒的是,的珐琅彩料凸出较浅,低挡的料有较厚凸出感。康熙的彩料进口早期,料厚凸出,有富丽之感;雍正彩料凸出浅薄,画面大方雅气;乾隆彩料凸出浅且淡,有俗气呆板之感。
6、绘画与纹饰。珐琅彩器画工特别讲究,多为工笔画;各个朝代有所不同,如康熙的珐琅彩大多为色地,其色地的色以红、黄、兰、绿、紫、胭脂色等。在色地上画缠枝牡丹,折枝大朵花卉,团花中心书寿,“万寿无”,九秋菊花等。总体,康熙满地,雍正雅气,乾隆满纹。
7、款识。康熙的款识在珐琅彩器上均用色料写款,有红、兰、紫、黑等色。落款仅为“康熙御制”四字楷书,加双方匡。四字款有三种形式,其区别在于“康”字和“御”字各有两种不同用笔。雍正时期的款识也有两种方式,一为仿宋体,一为楷书体,均由四字组成外加双方匡,仿宋体是“雍正年制”,楷书体是“雍正御制”。乾隆的款识见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和“乾隆年制”四字双方匡形款,有兰料也有赫色料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