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的七八年,徐茂成老先生在资金极度困难的条件下自建水泥厂,在无前列中采用了用钢板焊仓的尝试,四个生料、水泥储仓,因为业内没有先例,被戏称为“瞎凑合”。
但是在实用六年后,验证了用钢板焊仓体的可行性。于八四年因受困于淡季水泥生产的储存,徐茂成老先生在确认钢板完全可以用于圆仓焊接的可靠性后,利用多年所思考,采用大地反浮作用力建巨型圆仓的尝试。
同时受“赵州桥”的启发,利用拱型作用力,形成了适应大面积覆盖的半球缺仓顶。以此完整的构思,始建了19.6米高的仓体和四米高半球缺结构的仓顶,以16600余立方米的容积伫立在中国大地。
当时由于缺乏对水泥沉积密度的认识,始称为1.8万吨。
而实用后,经过储存硅酸盐水泥沉积密度的实测,每立方重量达2.2吨,实际第一个面世的大型圆仓容量是3.5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