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养殖渔友云系统
一、底质管理
冬季养殖水质较难调控,因此应先处理好池塘底泥问题。
在放苗前,将池塘水排完,均匀施撒“生物底改”菌剂于底泥表层,深度翻搅后静置1个月,注水覆盖5-10公分并深度翻搅,沉降一夜后将水抽出即可。轻中度连作障碍的化解和底质改善,每亩用量为20Kg,严重时可适量增加用量。
放苗后,由于冬棚池塘空气流通不畅,水体氧化还原电位偏低,容易积累有毒有害物质。因此,常常会使用增氧类改产品。
二、平衡菌藻
放苗前,在放养虾苗之前5天~7天,合理施用藻类营养素和芽孢杆菌,进行培藻和培菌,优化养殖水环境,培养优良活饵料和有益生物絮团。
在放苗后3天左右,及时补肥和培菌,保持藻菌平衡。
养殖过程中,如因因大雨、降温、转风向、使用杀虫剂不当,引起藻类死亡,使水色变清,需要施用芽孢杆菌分解微藻类残体,并补施无机复混营养素重新培养微藻。
容器内的水位传感器,将感受到的水位信号传送到控制器,控制器内的计算机将实测的水位信号与设定信号进行比较,得出偏差,然后根据偏差的性质,向给水电动阀发出“开”和“关”的指令,保证容器达到设定水位。进水程序完成后,温控部份的计算机向供给热媒的电动阀发出“开”的指令,于是系统开始对容器内的水进行加热。到设定温度时。控制器才发出关阀的命令、切断热源,系统进入保温状态。程序编制过程中,确保系统在没有达到安全水位的情况下,控制热源的电动调节阀不开阀,从而避免了热量的损失与事故的发生。
养殖由于投料、排便等等原因,养殖水体中往往存在多种氧化还原体系。它们相互作用的结果, 使该水体具有一定的氧化还原电位。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 有利于好气微生物的生长,使池塘有比较好的净化功能。而较低的氧化还原电位则可能出现厌氧菌繁殖, 使水质变坏。
在池塘水体这个系统中,存在那种类型的微生物, 常常能够根据池塘的氧化还原电位来间接判断。微生物不可能进行超出热力学上的反应, 只能够起着氧化还原催化剂的作用。因此, 氧化还原电位是表征生态环境的一个特性参数川。
溶解氧不仅使水中有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 能氧化一些还原性的无机物(直接耗氧的污染物),同时为需气微生物提供分解有机污染物所必须的氧, 从而使水体有较高的自净能力。实际情况是, 为了保持水中理想的物种平衡, 至少需要4.0 毫克/ 升的溶解氧浓度。低于这个浓度就会影响鱼虾类生存。当浓度小于1.0 毫克/ 升时, 池塘就出现厌氧反应并且可能有机物腐殖化,产生甲烷等等不良气体,导致底泥产气、冒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