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化肥避免误区潍坊恒本申请肥料登记

  • 发布时间:2021-08-24 08:42:59,加入时间:2021年06月17日(距今1493天)
  • 地址:中国»山东»潍坊:潍坊市青州辰阳大厦
  • 公司:潍坊市恒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刘曙莹,手机:15662575985 微信:hengbenkeji QQ:1668303872
误区之一:

  施肥时越靠近植株茎部,肥料越易被吸收。

  这是在农村中存在较多的现象,这种施肥方法存在较大的危害。

  因为植物吸收营养成分的部分是在根毛区,植物茎及根(根毛区除外)吸收营养成分很少或不吸收,施肥时赿靠近植株茎部(幼苗期除外),肥料离植株营养吸收部位赿远,因此越不容易被吸收,如果施肥过多,浓度过大,则容易出现“烧苗”现象的发生。

  因此,施肥时应根据植株的地上部生长情况及地下部根系生长情况确定施肥位置,确保施肥效果。

  误区之二:

  农作物出现缺肥现象后,再施肥。

  肥料施入后,在水田需要3-5天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在旱地一般需要5-7天后才能被吸收利用。

  因此,农作物出现缺肥现象后再施肥,则会造成作物缺肥时间加长,造成减产,所以,施肥工作应根据农作物需肥特性进行,水田提前5-7天施肥,旱地提前8-10天施肥。

  误区之三:

  只要农作物营养生长好,就能获得高产。

  农作物的生长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二个阶段(叶菜类、肉茎类作物除外)。

  生长前期施足氮肥,能促进营养生长,但如果在生殖生长期偏施氮肥,则会造成作物贪青,影响生殖生长,阻碍营养物质的转化,反而使产量降低,品质下降。

  因此应根据作物生长情况进行施肥,前期以氮肥为主,促营养生长,中后期以氮、磷、钾配合施用,以促进生殖生长,提高产量。

  误区之四:

  只要施足肥料,就能获得高产。

  在各种作物全生育期以及不同生育时期,所需养分种类及数量均有所不同。

  如果施肥时不根据作物的需肥特性进行施肥,

  一是使作物出现缺素症、抗逆性以及抗病性下降,造成产量降低、品质下降,

  二是使部分作物需要量少或基本不吸收的养分残留或流失,造成肥料浪费。

  因此,应根据植株的生长特性决定施肥的种类和数量,充分发挥肥效。

  误区之五:

  只要施入肥料,就会有肥效。

  施肥的肥效与土壤特性、作物养分吸收特点、肥料养分释放特性以及水、气、热等诸多条件有关,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则*易造成养分流失、缺肥等现象的发生。

  沙质土肥效快,但流失也快,因此,应根据少施、多次施的原则进行,粘壤土肥效慢,应施足基肥,早施追肥。

  钾肥易溶性好,但流失也快,因此,应根据作物的需钾特性及时施肥,有机肥、磷肥肥效慢,流失也少,应早施,碳铵挥发性强,可与有机肥或磷肥堆沤1-2天后施肥,可减少养分的散失。

  误区之六:

  只注重施肥数量,不注重养分含量。

  现在市场上出现的一些复合肥,因单位价格较低,在农村应用较为广泛。这些复合肥普遍存在有效成分含量低或三大元素中某种元素含量很低或根本不含的现象,但农民对这些情况重视不够,仍延续高含量复合肥的施肥习惯,结果施入的氮、磷、钾不足,造成作物缺肥、缺素症的发生,影响产量和质量。

  因此,在使用这些复合肥时,应充分了解这些复合肥氮、磷、钾的含量,并根据各种作物需肥特性,配合使用氮、磷、钾等单元素肥,确保作物正常生长。

  误区之七:

  施肥越多,效益越高。

 当施肥达到一定数量后,投入产出比下降,效益下降。如果施肥过多,则会造成减产。

  因此,应根据作物全生育期的需肥特性、土壤肥力、作物的种植密度等,以供给充足但不浪费的原则,找出较佳施肥方案进行施肥,充分发挥肥效,增加经济效益。

  误区之八:

  只注重大量元素施入,不注重微量元素施入。

  大量元素是作物赖以生长的基本元素,但有些作物全生育期或某一生长时期对某种微量元素需要量较多或土壤缺乏微量元素,如果不增施微量元素,则会造成植株畸形、落花落果、产品产量及品质下降等。

  因此,在施足氮、磷、钾等大量元素的同时,必须针对作物的需肥特性及土壤养分构成情况,配合施用铁、锰、锌、硼等多种微量元素,以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

  误区之九: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